赏析咏怀阮籍
⑴ 求阮籍咏怀其三十一的赏析。详细的
赏析
诗的前二句,写统治者驾车从魏都大梁城出发,向南去探访吹台。接下写梁王之事,先用两句过渡,将事转到梁王之事,说如今吹台尚能听到梁王当时留下的音乐,可是当时在吹台上宴乐的人却在何处呢?于是以下尽写梁王之事。
五、六句说梁王只知奢华淫乐,不顾国事,不知养兵用贤,使兵士食糟糠,让贤士处在草野之中,这两句写梁王的昏庸腐败。
下面六句写昏庸腐败的恶果:梁王的行乐还没完,秦兵已经重来进攻,夹林和吹台再不能为梁王所有,吹台的宫殿也荒凉冷落了。梁王的军队在华阳战败,梁王自己也化为尘土。
作者写梁王之事以喻当时统治者,说如不改其政,必遭梁王悲惨的下场。公元前273年秦兵围大梁,破魏军于华阳,魏国不得不割南阳求和。“身竟为土灰”一句,照应了前面“梁王安在哉”,使全诗浑然为一体。
全诗以古喻今,写梁王之事,句句坐实魏明帝之事,曲折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曹魏王朝命运的关切和对魏明帝的忠告。“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两句,正是以梁王的行乐不长,语重心长地忠告明帝要改弦更张。
魏晋阮籍《咏怀·其三十一》原文: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壹。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译文:
从大梁驾车起程,往南去探望吹台。当时留下来的音乐现在还能听到,但在吹台宴乐的梁王在哪里呢。由于梁王当时只顾行乐,不注意养兵用贤,致使战士不得温饱,贤能之士不得其用,处于草野之中。正当梁王寻欢作乐之时,秦兵却已经卷土重来。魏国无力自卫,于是夹林失守,吹台荒芜,梁王自然不能继续行乐。梁王兵败华阳,身死名灭,这是他应得的报应。
(1)赏析咏怀阮籍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原有雄心壮志,曹魏后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他们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造成异常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
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
于是,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就是著名的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在“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中持调和的态度,幻想既没有斗争,也没有名教拘束的社会。他似乎把一切都看穿了,抱着虚无主义和厌世主义的态度。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的关系》中说:“他连上下古今也不承认,......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
阮籍外表放达其内心却是十分寂寞、痛苦和愤懑的,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就是这种复杂心情的表现。《咏怀》共八十二首,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有感即发,类似杂诗。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其《咏怀诗》把八十二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并塑造了一个悲愤诗人的艺术形象。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举,一个显著的成就,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晋左思、张载、陶潜(《饮酒》),南北朝刘宋的鲍照,北周的庾信,唐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等人诗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广泛涉及现实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内容的五言长诗,无不是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发展。
⑵ 鉴赏 阮籍的咏怀诗
阮籍 咏怀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叙述刘向《列仙传》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水边),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下请其,二女解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揣之,“趋去数十步,视,空怀无;顾二女,忽然不见。”这里借用此故事来发端起兴:叙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自由逍遥地顺风飘舞,郑交甫遇到了她们便一见钟情,请她们解环相赠以为信物,二女答应了他的请求。交甫把环
⑶ 阮籍咏怀诗其十四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阮籍咏怀诗其十四的原文: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译文:开秋的天气有凉气的征兆,蟋蟀在床帷边鸣叫。睹物而感到内心忧伤,悄悄让人心悲。有很多想说的话,频繁的离别,身边没有诉说的人了。微风吹起罗袖,明月照耀着清晖。清晨鸡在高树生鸣叫,吩咐车夫驾车归去。
赏析:
诗的一二句借景抒情,一入秋而凉气生,蟋蟀悲鸣床帏,抒发内心悲凉之慨;三四句直抒胸臆,抒发有感于外物而产生的由盛转衰的深沉忧伤;五六句通过反复叙说内心无所倾诉,突出内心的悲愤之情;
七八句以微风清冷、月光凄凉进一步烘托作者内心的无限悲凉;结尾两句借晨鸡晓鸣之时吩咐车夫驾车归去的叙述,表达了远离纷扰现实的愿望。
(3)赏析咏怀阮籍扩展阅读:
诗人简介: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作品简介: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四》是三国时期文学家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中的一首。《咏怀八十二首》八十二首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阮籍把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
⑷ 阮籍的《咏怀》赏析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政治严酷,名士多有生命之忧。自古以来困扰着人们的生命倏忽如逝水的忧虑更迫切地摆在人们的面前。面对人生短暂之忧,吃药求仙者有之,以扩展生命时间之长度;疯狂享乐者有之,以增加有限生命的密度。这几乎已成了当时士大夫企图摆脱生命之忧的两种基本生活态度。
但是,在诗人阮籍看来,这两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并不能从本质上超越人生的短暂,所以,《咏怀诗》中虽有大量忧生之嗟的作品,也有表现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积极态度,提出不同于以上两种生活态度的积极主张的作品,这就是《 咏怀诗 》第三十八首《 咏怀·炎光延万里》、第三十九首《咏怀·壮士何慷慨》两首诗。
它们抒发了诗人欲建功立名、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以为只有功名和事业才能摆脱人生的荣枯,只有忠义和气节才能流令名于千古,从根本上超越生命之短暂。
第三十八首《咏怀·炎光延万里》前六句以象征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心目中“雄杰士”的形象。开篇“炎光”二句出语恢弘,渲染出了一个极为雄阔的环境,为下四句直接描绘“雄杰士”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无比壮阔的空间。
这一联作为起句,横空而来 ,奠定了全诗并吞宇内 ,包举八荒的气势。“弯弓”二句写“雄杰士”的活动。“扶桑”是传说中东海日出处之神树。全句是说“雄杰士”把弯弯的弓弦挂在扶桑树上。“长剑”句是说“雄杰士”把长剑倚靠在天外。字面上看这句出典于宋玉《大言赋》,实则与前一句一样,是以极度夸张之语刻画了“雄杰士”无比高大的形象。
这种夸张明显带有象征意味,所以大胆奇特而又不失之险怪,它与前二句壮阔的空间描写在气氛上十分谐和,更增强了此诗涵浑六合的壮浪气象。接下“泰山”二句是写“雄杰士”眼中所见。因为“雄杰士”形象无比高大,所以在他眼中,高高的泰山好像只是一块磨刀石(砥砺),长长的黄河也似乎只是一条衣带。
这二句出典于《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序》中的“封爵之誓”:“使河为带,泰山若厉(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但誓词乃是表示黄河不能成为带,泰山也不能成为砺,故功臣后裔将永远享国的意思。阮籍借用这二句却赋予了新的意义,仍是为了烘托“雄杰士”的高大形象。
(4)赏析咏怀阮籍扩展阅读:
修辞手法
阮籍用典还较多地采用了藏词这种修辞手法,这与他那“得意忘言”的美学原则是一致的。如在“黄鸟东南飞,寄言谢友生 ” (三十 )这首诗中 ,他巧妙地将“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和“虽有兄弟,不如友生”两个典故掐头藏词,这样便使人初读时不能一览无余,大可玩味,几经细品,其意自现。这种能充分调动读者主观能动性和艺术积累的诗作,真是美哉!
又如“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三十一)这句诗,将“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和“原宪君鲁,环诸之室,茨以蒿莱”(《韩诗外传》)两句话藏入诗中,既将作者胸中那突涌澎湃的愤愤不平之情和讥嘲之意淋漓致尽地表现了出来,又增强了作品的战斗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击节称绝。
参考资料:网络-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