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马的赏析
Ⅰ 水仙子 咏竹 马谦斋的 赏析
赏析:
这首诗第一二句写竹子不因风霜的侵凌而变色、仍保持其亭亭直节,比喻人因世俗苦难的折磨而不改变其高风亮节。竹之“节”即人之“节”。
接下来几句写竹的盛产之地、花开引凤、画家文湖州等,继续丰富竹的形象意蕴,最后几句写竹的洒脱风姿,表明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人格标准。
作者将竹的品格与人的坚贞和刚直的性格,相融相汇,颇为感人。作者不在竹的形貌上多作描述,却毕现竹的神韵。
元代马谦斋《双调·水仙子·咏竹》原文: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
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文湖州是个知音。
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
舞闲阶碎影筛金。
译文:
竹子不因风霜的侵凌而变色、仍保持其亭亭直节。竹子在渭水之畔的枕边发出清吟,竹子花开自有凤凰来寻。宋代画家文湖州是竹子的知音。竹子沉醉在春天的风中,在秋天对着月亮吟诵。月光从竹子枝叶间照射到台阶上,闪闪发亮。
(1)水墨马的赏析扩展阅读
《水仙子·咏竹》这首诗作者从竹子入手,以竹子的高尚品格来赞扬具有坚贞、刚直性格的高尚人士,是一篇咏物佳作。
作者马谦斋的名、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与张可久同时,且相识。工散曲,太平乐府等曲选集中所收颇多。张可久有《天净沙·马谦斋园亭》,曾在大都(今北京)作过官,辞官后归隐,有人说他后来隐居杭州。现存小令十七首。
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为无数仁人志士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充满了赞美,留下了大量的咏竹诗和竹画。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之后,竹从一种文化意义演变到了一种民俗的意象,例如“竹报平安”常用来祝福平安吉祥。
国画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墨竹画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笔墨特征是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画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运笔用墨时挥洒自如,表现出竹的神韵与气节。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Ⅱ 求古诗词赏析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
丞相祠堂何版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权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贫交行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