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罗邺赏析
1、赏析
《鹧鸪》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构思精妙,饶有意味。
2、全文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3、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4、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B. 求唐代诗人罗邺《云》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确实不好懂,我说下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翻译下文字
纷纷密专云飘飞各地,
怎么就属不能遂心化作甘霖呢?(得路,得志的意思,显然作者认为天上的云是“不得志”的,只有化作甘霖滋润万物才能实现其自我价值)
不要只是这么悠哉地飞扬啊,
还是改为(化作甘霖)滋润京城的梧桐树吧。(怀疑这是倒装句,本来顺序是“还更暖帝乡苍梧”)
对文字当然还可能有别的更好的解释,但我这么翻译貌似也勉强说得通。
诗人当然不是光写天上的云,联系诗人的生平,可以认为诗人这是夫子自道。
诗人虽然诗名隆盛,但屡试不第、出仕无门,遂辗转漂泊,直至郁郁而终。所以诗人是把自己比作四处飘飞、却不能化作甘霖的云。诗人希望云能滋润京城的梧桐树等于在表达诗人结束漂泊、在京做官的愿望。
C.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哪些诗句
一、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1、梅:它迎寒而开,艳于百花凋后,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
2、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3、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4、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
二、诗句: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宋·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王安石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南北朝·何逊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梅花》唐·罗邺
2.兰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古风》唐·李白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点绛唇(兰花)》宋代·姚述尧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题画兰》清代·郑燮
3.竹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题新竹》唐·杜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清代·郑燮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竹》唐代·李贺
4.菊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唐·元稹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花》唐·李商隐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叹庭前甘菊花》唐代·杜甫
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鹧鸪天.咏桃菊花》宋·张孝祥
D. 罗邺《水帘》诗词赏析
《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版,更胜长垂隔路尘。权
千万点滴水化成飞流直下的泉水,自白云端处倾泻而下,犹如布帘悬在半空,抬头仰望,恍惚怀疑这是真的。
如果将这水化作连绵大雨,那么它比长长地垂挂隔着来路尘世(的飞泉)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