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进行曲赏析
1. 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详细曲式赏析
无法超越的封笔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Symphony No.9 in D minor,Op.125
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3年年底-1824年春。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
终于,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按照合同,这部作品原本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正指挥由乌姆劳夫担任,贝多芬也手执指挥棒站在指挥台上担任副指挥。但是,耳聋的贝多芬不可能听见乐队和合唱,队员们盯着乌姆劳夫的指挥棒,贝多芬的挥挥棒只是在空中徒劳地划着圆弧。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他把此曲献给了普鲁士国王菲特烈•威廉三世。在众多的交响曲当中,把这部具有帝王气魄的作品献给当时的帝王,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如今距离1823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第九交响曲章节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部作品,走进贝多芬的理想王国。《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Ⅰ.第一乐章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
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
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场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纳评论道:
“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
Molto vivace
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
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但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开部中各种矛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并与再现部联结起来,如同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结尾悲壮的气氛再一次体现了艰苦斗争的坚强意志。在第一乐章悲剧性地结束后,为更好的体现英雄主义创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乐章的程式,将第二乐章定成急速活跃的诙谐曲,表现出明朗振奋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为奏鸣曲式,主题坚毅、激动;乐章中段安静柔美,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境界。
极为快速的谐谑曲。这是非常卓越的谐谑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乱。
“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纳
与之相反,中间部(trio)却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吧。
本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Ⅲ.第三乐章
Adagio moito e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如歌的柔板;中庸的行板
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
整个乐章都以变奏曲形式写成,欢乐到来得愈迟,就愈强烈。像暴风雨到来前可伯的静谧那样,欢乐到来之前露出纯情的微笑。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如此洋溢着爱情的崇高的乐章是绝无仅有的。
“音乐艺术一旦被贝多芬这样的人物所驾驭,就能自由自在地发挥用笔墨在狭小的纸面上难以表达的错综复杂的爱情和思想。”
——罗曼•罗兰
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抒情流畅,让人感受到脆弱心灵的颤动。它不断变奏发展,逐渐表现出巨大的感情力量;第二主题优雅抒情,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仿佛是历经悲剧性事件和暴风雨之后的沉思。
第三乐章是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Ⅳ第四乐章
Presto; Allegro assai
急板;甚快板
D大调,4/4拍,变奏曲
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以变奏曲形式写成。作者在这里又一次突破传统,将合唱引入交响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与高潮,从而更深刻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第一部分开始时,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管乐吹出惊心动魄的急板乐句,如猛烈可怖的号角声,但很快就被低音弦乐的宜叙调打断。
贝多芬曾为宜叙调写过唱词,虽未用上,却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构思和意图。第一次在管乐器的一声怒吼后宜叙调唱词为:
“不,这会使我们都想起绝望的时候,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在第一乐章引子主题之后唱词是:
“啊,不,不要这个,要别的更愉快的”;
乐曲刚回到诙谐主题时,宜叙调又喊:
“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更高尚的”;
慢板乐章奏响时,回答仍是不满:
“这也太纤柔了,要找一些使人振奋的东西”。
这时,《欢乐颂》的主题隐约出现,宜叙调立即附和:
“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接着,由低音弦乐器开始,庄严地奏出《欢乐颂》主题,纯朴的旋律和着暗哑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反复时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并以弦乐转到管乐,音响也渐增强,最后乐队全奏,造成强有力的声势。在进入声乐部分之前,又出现乐间开始时猛烈的号角声,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随后男中音独唱揭开“欢乐颂”大合唱的序幕: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作者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这些诗句都是从独唱或重唱开始,再由合唱加以重复,主题在每次变奏时都有色调上的变化,但一直保持欢乐的情绪。第七变奏是纯器乐的军队进行曲;第九变奏是乐队赋格曲。在辉煌的大合唱再次出现后,音乐转入庄严的行板,一个新的主题如宣叙调式的赞美诗一般,号召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在第十一变奏中与欢乐主题构成双主题赋格段。最后合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尾声高昂激越,气氛欢腾。音乐以急板的速度在团结胜利的欢呼声、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评价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 罗曼•罗兰评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写道: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
由于《第八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书’而飞翔。”
这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的全书”。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道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
罗曼•罗兰说过:
“音乐和思想从来不牺牲自己,而是相互使对方丰满。”
“几个世纪以来从未达到的‘诗与音乐’的结合,在这里完全融合了。”
李茨拉说:
“单凭大音乐家的一部作品就使全世界,而且不仅是同时代的世界,它还包括后来的世界已经处于兴奋状态100多年的,除了这部《第九交响曲》,再也没有其它了。”
他说得太对了。在席勒的诗中“世界”这个词一再出现,不论是席勒还是贝多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世界”和“和平”的人。这部交响曲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理由之一,就在于拥有这种精神。
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恼怒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我们从未听到有人对这个选择发表不同意见!“合唱”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是公认的宏伟庄严的巨作。它具有最强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现力,就是第一次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提醒初听者的是,宁可把人声看作一种乐器,而不要只把器乐部分当成人声的引子和伴奏。更不必为第四乐章“欢乐颂”的盛名所累,而忽视了前面三个乐章。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第九交响曲》已经成为了欧盟的盟歌。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合唱》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这华丽的转身!是贝多芬创造的又一高峰,在这部交响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争、不屈,面对生活的苦难笑着面对,这是多么崇高的一种人生境界,“上帝没有给他欢乐,而他却创造出欢乐来给予世界!”
配器、备注
乐器:长笛1,短笛1,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倍低音巴松笛1,小号2,法国号4,长号3,定音鼓2,三角铁,钗,低音鼓及弦乐组。
献给Moritz和Von Fries伯爵,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
2. 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详细曲式赏析
无法超越的封笔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Symphony No.9 in D minor,Op.125
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3年年底-1824年春。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
终于,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按照合同,这部作品原本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正指挥由乌姆劳夫担任,贝多芬也手执指挥棒站在指挥台上担任副指挥。但是,耳聋的贝多芬不可能听见乐队和合唱,队员们盯着乌姆劳夫的指挥棒,贝多芬的挥挥棒只是在空中徒劳地划着圆弧。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他把此曲献给了普鲁士国王菲特烈•威廉三世。在众多的交响曲当中,把这部具有帝王气魄的作品献给当时的帝王,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如今距离1823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第九交响曲章节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部作品,走进贝多芬的理想王国。《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Ⅰ.第一乐章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
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
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场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纳评论道:
“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
Molto vivace
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
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但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开部中各种矛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并与再现部联结起来,如同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结尾悲壮的气氛再一次体现了艰苦斗争的坚强意志。在第一乐章悲剧性地结束后,为更好的体现英雄主义创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乐章的程式,将第二乐章定成急速活跃的诙谐曲,表现出明朗振奋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为奏鸣曲式,主题坚毅、激动;乐章中段安静柔美,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境界。
极为快速的谐谑曲。这是非常卓越的谐谑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乱。
“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纳
与之相反,中间部(trio)却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吧。
本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
Ⅲ.第三乐章
Adagio moito e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如歌的柔板;中庸的行板
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
整个乐章都以变奏曲形式写成,欢乐到来得愈迟,就愈强烈。像暴风雨到来前可伯的静谧那样,欢乐到来之前露出纯情的微笑。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如此洋溢着爱情的崇高的乐章是绝无仅有的。
“音乐艺术一旦被贝多芬这样的人物所驾驭,就能自由自在地发挥用笔墨在狭小的纸面上难以表达的错综复杂的爱情和思想。”
——罗曼•罗兰
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抒情流畅,让人感受到脆弱心灵的颤动。它不断变奏发展,逐渐表现出巨大的感情力量;第二主题优雅抒情,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仿佛是历经悲剧性事件和暴风雨之后的沉思。
第三乐章是表现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Ⅳ第四乐章
Presto; Allegro assai
急板;甚快板
D大调,4/4拍,变奏曲
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以变奏曲形式写成。作者在这里又一次突破传统,将合唱引入交响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与高潮,从而更深刻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第一部分开始时,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管乐吹出惊心动魄的急板乐句,如猛烈可怖的号角声,但很快就被低音弦乐的宜叙调打断。
贝多芬曾为宜叙调写过唱词,虽未用上,却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构思和意图。第一次在管乐器的一声怒吼后宜叙调唱词为:
“不,这会使我们都想起绝望的时候,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在第一乐章引子主题之后唱词是:
“啊,不,不要这个,要别的更愉快的”;
乐曲刚回到诙谐主题时,宜叙调又喊:
“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更高尚的”;
慢板乐章奏响时,回答仍是不满:
“这也太纤柔了,要找一些使人振奋的东西”。
这时,《欢乐颂》的主题隐约出现,宜叙调立即附和:
“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接着,由低音弦乐器开始,庄严地奏出《欢乐颂》主题,纯朴的旋律和着暗哑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反复时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并以弦乐转到管乐,音响也渐增强,最后乐队全奏,造成强有力的声势。在进入声乐部分之前,又出现乐间开始时猛烈的号角声,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随后男中音独唱揭开“欢乐颂”大合唱的序幕:
“O 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作者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这些诗句都是从独唱或重唱开始,再由合唱加以重复,主题在每次变奏时都有色调上的变化,但一直保持欢乐的情绪。第七变奏是纯器乐的军队进行曲;第九变奏是乐队赋格曲。在辉煌的大合唱再次出现后,音乐转入庄严的行板,一个新的主题如宣叙调式的赞美诗一般,号召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在第十一变奏中与欢乐主题构成双主题赋格段。最后合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尾声高昂激越,气氛欢腾。音乐以急板的速度在团结胜利的欢呼声、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评价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 罗曼•罗兰评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写道: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
由于《第八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书’而飞翔。”
这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的全书”。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道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
罗曼•罗兰说过:
“音乐和思想从来不牺牲自己,而是相互使对方丰满。”
“几个世纪以来从未达到的‘诗与音乐’的结合,在这里完全融合了。”
李茨拉说:
“单凭大音乐家的一部作品就使全世界,而且不仅是同时代的世界,它还包括后来的世界已经处于兴奋状态100多年的,除了这部《第九交响曲》,再也没有其它了。”
他说得太对了。在席勒的诗中“世界”这个词一再出现,不论是席勒还是贝多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世界”和“和平”的人。这部交响曲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理由之一,就在于拥有这种精神。
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恼怒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我们从未听到有人对这个选择发表不同意见!“合唱”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是公认的宏伟庄严的巨作。它具有最强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现力,就是第一次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提醒初听者的是,宁可把人声看作一种乐器,而不要只把器乐部分当成人声的引子和伴奏。更不必为第四乐章“欢乐颂”的盛名所累,而忽视了前面三个乐章。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第九交响曲》已经成为了欧盟的盟歌。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合唱》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这华丽的转身!是贝多芬创造的又一高峰,在这部交响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争、不屈,面对生活的苦难笑着面对,这是多么崇高的一种人生境界,“上帝没有给他欢乐,而他却创造出欢乐来给予世界!”
配器、备注
乐器:长笛1,短笛1,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倍低音巴松笛1,小号2,法国号4,长号3,定音鼓2,三角铁,钗,低音鼓及弦乐组。
献给Moritz和Von Fries伯爵,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
3. 20首名曲(作者,创作背景,特点,赏析)
世界名曲 埃尔加
爱的礼赞
巴赫
E调前奏曲
G弦上的咏叹调
爱的协奏曲
布蓝登堡舞曲
布蓝登堡协奏曲
咏叹调(巴哈)
雅克的迦可琳眼泪(巴哈)
舞乐组曲(巴哈)
船歌(巴哈)
爱的协奏曲(巴哈)
E大调前奏曲(巴哈)
G弦之歌(巴哈)
贝多芬
英雄
悲怆奏鸣曲(贝多芬)
快乐颂(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致爱丽丝(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暴风雨奏鸣曲
热情奏鸣曲
比才
阿莱城姑娘(比才)
卡门(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
勃拉姆斯
第三号交响乐(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摇篮曲(勃拉姆斯)
圆舞曲(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C大调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莉叶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马祖卡舞曲 (柴可夫斯基)
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双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个小天鹅(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西班牙舞曲(柴可夫斯基)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圆舞曲(柴可夫斯基)
德彪西
月光曲(德彪西)
棕发少女(德彪西)
德沃夏克
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进行曲(德沃夏克)
马斯奈
朱尔的哀思(马斯奈)
泰绮思冥想曲(马斯奈)
沉思曲(马斯奈)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结婚进行曲(门德尔松)
春之歌(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
芬格尔山洞(门德尔松)
第一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无词歌(门德尔松)
意大利交响曲(门德尔松)
苏格兰交响曲(门德尔松)
莫扎特
弦乐小夜曲(莫扎特)
小步舞曲(莫扎特)
第二十五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三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五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六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八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九交响曲(莫扎特)
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
第四十一交响曲(莫扎特)
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圣诗(莫扎特)
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四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六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号横笛协奏曲(莫扎特)
D大调圆号协奏曲(莫扎特)
舒伯特
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未完成交响乐(舒伯特)
圣母颂(舒伯特)
菩提树(舒伯特)
乐与之时(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F小调乐与之时(舒伯特)
舒曼
梦幻曲(舒曼)
蝴蝶(舒曼)
斯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圆舞曲
风流寡妇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维瓦尔第
四季
吉他奏鸣曲
曼陀铃协奏曲
威尔第
茶花女
弄臣
阿依达
奥塞罗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维瓦尔第”与“威尔第”弄混
肖邦
马祖卡(肖邦)
波兰圆舞曲(肖邦)
F大调夜曲(肖邦)
F大调船歌(肖邦)
C小调夜曲(肖邦)
C小调即兴幻想曲(肖邦)
穆索尔斯基
展会上的图画
哈恰图良
大刀进行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
拉德斯基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