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名句
01、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冯至《十四行诗》
02、在你的眼里我找到了童年的梦,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的花。——何其芳《迟暮的花》
0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04、一生能有多少,落日的光景?远天鸽的哨音,带来思念的话语; 瑟瑟的芦花白了头, 又一年的将去。——辛迪《秋思》
05、我向你倾吐思念,你如石像,沉默不应。如果沉默是你的悲抑,你知道这悲抑,最伤我心。——覃子豪《独语》
06、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纪弦《你的名字》
07、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杜运燮《井》
08、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穆旦《冥想》
09、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袁可嘉《沉钟》
10、我让信念扎入地下,我让理想升向蓝天,我——愈是深深地扎下,愈是高高地伸展,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屠岸《树的哲学》
11、让软香轻红嫁与春水, 让蝴蝶死吻夏日最后一瓣玫瑰, 让秋菊之冷艳与清愁 酌满诗人咄咄之空杯;让风雨归我,孤寂归我 如果我必须冥灭,或发光—— 我宁愿为圣坛一蕊烛花 或遥夜盈盈一闪星泪。——周梦蝶《刹那》
12、我还是喜欢那位宫女写的诗,御沟的水啊缓缓的流,啊小小的一叶载满爱情的船,一路低吟到你跟前。——羊令野《红叶赋》
13、爱你,就如以整个的沙漠,爱一株仙人掌,集中所有的水分于一点,而贯注所有的热与光。——方思《仙人掌》
14、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余光中《绝色》
15、去追春天,花季已过,去观潮水,风浪俱息。——罗门《都市之死》
16、生命如手摇纺车的轮子,不停地旋转於日子底轮轴。有朝这轮子不再旋转,人们将丈量你织就的布幅。——蓉子《生命》
17、世界老这样总这样: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痖弦《如歌的行板》
18、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只赏芳草。因此其余都是遗迹。时光不再变作花粉。飞蛾不必点燃烛泪。无需阳光寻度。尚有饿马摇铃。——昌耀《一片芳草》
19、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
20、大地满载著浮沉的回忆,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典籍,我们是亘广原野的子孙,我们是高峻山岳的巨灵,大地满载著浮沉的回忆。——叶维廉《赋格》
B. 卞之琳有哪些作品
1、《鱼目集》
《鱼目集》的产生时逢“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现代意义上的新文学。在这个时期文学与人民和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创作了自身的辉煌。《鱼目集》无疑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作品之一。
2、《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
卞之琳在《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的《前言》中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把它归入什么类。”现在看来,把这本书视作中篇报告文学是比较妥当的。在书中,卞之琳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地记述了七七二团抗战初期与日本侵略军浴血苦战的历程。他不仅叙写了长生口、七亘村、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经过,更着重把笔触放在写“人”上,从指挥员———旅长陈赓、团长叶成焕到普通战士,他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他们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昨日和今日的读者面前。
3、《三秋草》
《三秋草》收入其诗作88首,散文8篇,小说4篇,评论7篇。所选诗作代表了卞之琳诗歌创作的zui高成就,除继承古诗传统外,也借鉴西方现代诗,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自创高格,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先驱其之一,其影响流布当时,下及40年代“九叶”诗派,远至海外,甚至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也产生一定影响,受到海内外著名诗人、作家的高度评价。
(2)卞之琳名句扩展阅读:
百年新诗史上的技术“第一人”
“从技术上来说,卞之琳是中国新诗百年来的第一人!”在讲座中,江弱水分别以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选段以及诗歌《白螺壳》《尺八》《断章》《无题五》举例,在动情朗读的基础上,生动诠释了卞先生诗歌语言的多元、形式的多样、技巧的变化多端、意义的繁杂多歧以及多重的复杂来源。
有意思的是,关于卞之琳艺术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不是出自中国,而是来自荷兰莱登大学的汉乐逸;关于卞之琳诗艺剖析最早的书,也不是出自大陆,而是香港中文大学张曼仪教授的《卞之琳著译研究》。
“在那个群情激昂的年代,大多数人欣赏不了卞之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趣味的变化,抛开艺术形态的干扰,卞之琳的名字将越发响亮!”江弱水透露,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卞之琳就名声在外,在台湾,余光中先生就是卞之琳最大的“粉丝”。
C. 卞之琳的《断章》评析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
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
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拓展资料: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是西语教授,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沈从文倾囊帮其出版诗集,陈梦家选编诗集《新月诗人》,将其位列“新月十八家”,因此一举成名。他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1955年10月1日,卞之琳45岁时,与青林结婚。2000年12月2日,在卞之琳90大寿临近之时,溘然长逝。2015年12月8日,卞之琳诞辰10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