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赏析
㈠ 求高手对于《论语》中四则问孝的论语做一下赏析!!!
一、“孟懿子问孝”。
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孟懿子可能没懂孔子的意思,没答话,总之这对话就结束了。他不答话,孔子后面一肚子话就没法倒出来。所以他要找别的地方倒出来,才能把这话流传出去。“樊迟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就跟樊迟聊天。
孔子对樊迟说:“孟孙氏问孝于我,我跟他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樊迟问:“先生此话怎讲呢?”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事之以礼。父母去世的时候,葬之以礼。每年的祭祀,也不违背礼节,这就是孝。”
孔子这里,主要是指葬礼、祭礼,你若太简略,是不孝。若太过分,则陷父母于不忠不义,也是不孝。
“孟懿子”,是鲁国大夫,三家之一,孟孙氏宗主。他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这回答,本来是专针对他的,因为“三家”是大夫级别,当时三家的葬礼祭礼,都经常僭越,有时用鲁公之礼,有时甚至用天子之礼。这就是不孝,也是乱政,鲁国之乱也由此而起。
二、孟武伯问孝。
孟武伯,就是上一条孟懿子的儿子,他也来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说,就是让父母只需要为你生病操心。意思是说能做到自己不要让父母为你操心,就是孝了。只有这个生病,偶尔是免不了的,但也只有你生病的时候,父母为你忧心,其他都不需要。
今天来说,你工作、结婚、买房子都不用父母操心,更不用担心你学坏吸毒什么的,对你的任何事情都放心,最多就你生病的时候忧心一下。能做到这一点,你不用为父母做什么,你已经很孝了。
三、子游问孝。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门十哲”之一,吴国人。孔子称赞他:“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也就是说有了子游,孔子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
孔子回答说:“今天的孝子,说能食衣住行供养父母,就是孝。那犬马不也一样能养老哺幼吗?如果没有敬,只是养,和犬马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孝敬”一词的来历,要有孝,必先有敬,敬在心里,孝在行动。
所以不要光是给父母寄钱就是孝了,要能养,还要能敬。年轻人认为自己比老人懂得多,轻视老人,没有敬心、敬意也是不孝。
四、子夏问孝。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说,最难是脸色!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有事的时候,年轻人抢着干,不让老人操劳。有酒食,先为长者陈设奉上,让长者先吃。难道这就算孝了吗?
这不算。《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深爱父母的孝子首先要态度温和,态度温和了才会对父母和颜悦色,和颜悦色了就会对父母有真诚的笑容。
所以对父母的脸色也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婉容必须源自于内心。面对父母的时候脸上假笑,背过脸去就心里怨恨一下:真麻烦。这是要不得的,这是大不敬,大不孝。
(1)孟懿子问孝赏析扩展阅读:
从“问孝”看孔子的因材施教
孟懿子问孝的时候,父母早已不在人世,想要在父母膝前尽孝是不可能的,因此孔子主要是从父母去世后应怎么做来谈孝,于是才有了“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回答。且孟懿子作为大夫,却以下犯上,公然攻伐鲁昭公,迫使昭公出逃,这显然已经违背了君臣之礼。
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孔子之所以在孝的问题上独独对孟懿子强调“礼”,很可能是想借此一语双关训诫孟懿子要依礼行事,不可越礼,父子如此,君臣也是如此。不难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并不仅局限于就事论事的“教”上,有时还可以表达其政治上的立场和观念。
而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相传他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且有诸多不义之行。直至今日仍传有其“食言而肥”的臭名。因此,对于他的问孝,孔子答:“父母唯其疾之忧”,即父母对孩子除了健康其他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这就是孝。
而孟武伯恰恰相反,他既谥号为“武”,想必生前好勇、好斗,在身体上应该没有什么疾病需要父母过多担心。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德行、名声,他需不需要父母担心呢?这就需要孟武伯好好反省了。
㈡ 孟懿子问孝赏析
孟懿子问孝,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这段话是对为政者修德的解读。为政者不仅自己要做到这些,他为政的目的是让民众也做到这些。可以说这些是为政的纲目。
孝,实施主体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场合不同身份不同,但是人这个实施孝的主体却是一样的。“生,事之以礼。”怎么才能叫有礼呢?具体有三个方面:
1、厌恶和忧虑父母厌恶和忧虑的,说白了就是帮父母做事。这一点做到了,就学到了父母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
2、奉养父母时必须要恭敬,这是态度问题。如果只是给父母生活用品,其实与畜生无异,必须要心里面想着父母。
3、对父母要和颜悦色。比如父母有事情你帮着做,你有好吃的东西让父母吃,这些都比较容易做到。但做事的时候和让父母吃东西的时候,面无表情,就很难让人相信你的心底是真的想帮父母做事和请父母吃东西。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是按照礼节和当地的风俗,来为父母送葬、祭祀,不能抛开礼节另搞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