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家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孔子名言。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
希望能帮到你~~
⑵ 有专门鉴赏史记的书吗除了傅德岷的那本哪个比较好呢
编辑推荐
《史记鉴赏》精选了《史记》中较有影响的精彩篇目九十五篇,在保留了这些篇目原文的同时,又对原文作了详注、白话翻译和思想艺术的鉴赏,书末还附了《史记鉴赏》所选篇目的“名句摘引”,便于读者写作时引用。书中注释准确,言简意赅,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使《史记鉴赏》成为一本雅俗共赏的著作。该书不仅可以作为青少年学习的辅助读物,也可作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研读之作。
作者简介
傅德岷(1937— ),阳川崇州市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散文理论家、作家,重庆市(直辖后)首届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出版《散文艺术论》、《中外散文纵横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新时期散文思潮慨观》、长篇小说《魂荡华蓥》、散文集《旅韩随笔》,主编《巴蜀散文史稿》、《巴蜀人文天下盛——近代巴蜀散文选读》、《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等著作30余部,其中多部获全国及省市政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曾于1999年应韩国随笔文友会邀请(提供经费)去汉城参加“国际散文研讨会”,后有两篇沦文和三篇散文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表。
目录
五帝本纪赞(节自《五帝本纪》)
周室之兴(节自《周本纪》)
古公迁岐(节自《周本纪》)
报觳之役(节自《秦本纪》)
缪公霸西戎(节自《秦本纪》)
秦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节白《秦始皇本纪》)
李斯谏秦始皇焚书坑儒(节自《秦始皇本纪》)
项羽初起吴中(节自《项羽本纪》)
项羽救赵领上将军(节自《项羽本纪》)
鸿门宴(节自《项羽本纪》)
项羽垓下悲歌(节自《项羽本纪》)
刘邦泽中斩蛇(节自《高祖本纪》)
沛公入关约法三章(节自《高祖本纪》)
高祖还乡高唱《大风歌》(节自《高祖本纪》)
汉文帝除诽谤之禁(节自《文帝本纪》)
汉文帝除肉刑诏(节自《文帝本纪》)
太史公谈仁义法纪治国(节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郑国渠(节自《河渠书)
汉武帝塞黄河瓠子决口(节自《河渠书》)
卜式输财言治(节自《平准书》)
季札使鲁评礼乐(节自《吴太伯世家》)
齐桓公用管仲称霸天下(节自《齐太公世家》)
宋襄公伐郑(节自《宋微子世家》)
骊姬毒计杀申生(节自《晋世家》)
良大夫赵盾受屈(节自《晋世家》)
张仪说楚绝齐(节自《楚世家》)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节自(越世家》)
程婴存赵氏孤儿(节自《赵世家》)
触龙说赵太后(节自《赵世家》)
信陵君谏阻伐韩(节自《魏世家))
陈轸诳韩绝秦(节自《韩世家》)
齐威王烹”阿”封“即墨”(节自《田敬仲完世家》)
邹忌巧对淳于髡(节自《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夹谷扬道义(节自《孔子世家》)
孔子陈蔡受厄(节自《孔子世家》)
陈涉太息垄上(节自《陈涉世家》)
田生为营陵侯划策(节自《荆燕世家》)
朱虚侯行酒儆诸吕(节自《齐悼惠王世家》)
召平吊萧相国(节自《萧相国世家》)
张良遇圯上老人(节自《留侯世家》)
陈平贫贱时(节自《陈丞相世家》)
陈平用反间计解荥阳之围(节自《陈丞相世家》)
陈平设计擒韩信(节自《陈丞相世家》)
汉文帝赞扬周亚夫(节自《绛侯周勃世家》)
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节自《伯夷列传》)
管(仲)鲍(叔牙)之交(节自《管晏列传》)
晏子轶事二则(节自《管晏列传》)
老子:无为清静(节自《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终身不仕(节自《老子韩非列传》)
孙膑马陵道计杀庞涓(节自《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出亡(节自《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节自《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屡谏勿轻越(节自《伍子胥列传》)
商鞅变法(节自《商君列传》)
苏秦说齐归燕十城(节自《苏秦列传》)
苏秦激励张仪(节自《张仪列传》)
孟子著书(节白《孟子苟卿列传》)
荀卿立言(节自《孟子苟卿列传》)
孟尝君立薛(节自《盂尝君列传》)
“狗盗”“鸡鸣”救孟尝君(节自《孟尝君列传》)
冯罐客孟尝君(节自《孟尝君列传》)
毛遂自荐(节自《平原君虞卿列传》)
信陵君礼贤下士(节自《魏公子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自《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说秦昭王结盟(节自《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巧让太子归楚(节自《春申君列传》)
范睢相秦(节自《范睢蔡泽列传》)
蔺相如完璧归赵(节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节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牧破匈奴(节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单火牛破燕兵(节自《田单列传》)
屈原忧赋《离骚》、投汨罗(节自《屈原贾生列传》)
曹沫劫齐桓公索地(节自《刺客列传》)
聂政聂婪壮演“棠棣之花”(节自《刺客列传》)
高渐离以筑击秦王(节自《刺客列传》)
萧何追韩信(节自《淮阴侯列传》)
蒯通说韩信自王(节自《淮阴侯列传》)
韩信被灭族(节自《淮阴侯列传》)
田横义烈(节自《田儋列传》)
季布负才不拘荣辱(节自《季布栾布列传》)
栾布哭彭越(节自《季布栾布列传》)
张廷尉公平执法(节自《张释之冯唐列传》)
冯唐辨冤荐魏尚(节自《张释之冯唐列传》)
扁鹊见齐桓侯(节自《扁鹊仓公列传》)
魏其侯善待军吏(节自《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侯弄权骄逸(节自《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将军二三事(节自《魏其武安侯列传》)
“飞将军”李广(节自《李将军列传》)
冒顿弑父击东胡(节自《匈奴列传》)
汲黯矫诏发仓粟(节自《汲郑列传》)
张骞使西域(节自《大宛列传》)
秦倡侏儒优旃(节自《滑稽列传》)
东方朔,避世于朝的隐士(节自《滑稽列传》)
西门豹治邺(节自《滑稽列传》)
太史公自序(节选)
附录
名句摘引
文摘
五帝本纪赞
(节自《五帝本纪》)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余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太史公说:学者们大多称述五帝,这已经由来已久了。然而,《尚书》只记载了唐尧以后的事。百家所说黄帝之事,文词很不雅顺,就是士大夫中有见识的人,也很难断定其真假。孔子传述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两篇,读书人中有些人不肯传述。
我曾经西到崆峒山,北过涿鹿山,东达渤海,南渡淮水、长江。所到之处,长老们都一一称说黄帝、尧、舜活动过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风俗教化确实与众不同。总之,只要不与古文所记相差很远,似乎是可信的。我看《春秋》、《国语》二书所记之事与《五帝德》、《帝系姓》两篇所记有明显的一致性,只不过,没有深入考究,但它们所记载的事情都是真实的。
⑶ 古今中外名句荟萃
http://..com/question/30229515.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