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诗歌赏析
A. 暮江吟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快复要落山的夕阳,霞光制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答复诗歌赏析扩展阅读
诗歌赏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B. 诗词欣赏
我只知道“华不注”是山名,在济南。今一般简称华山,或小华山。
赤松,即赤松子,神话传说中的仙人。
秦帝,即秦始皇,他和“我”一样求仙,但只看到苍苍的烟雾。
http://www.google.cn/search?q=%E6%98%94%E6%88%91%E6%B8%B8%E9%BD%90%E9%83%BD%EF%BC%8C%E7%99%BB%E5%8D%8E%E4%B8%8D%E6%B3%A8%E5%B3%B0%E3%80%82%E5%85%B9%E5%B1%B1%E4%BD%95%E5%B3%BB%E7%A7%80%EF%BC%8C%E7%BB%BF%E7%BF%A0%E5%A6%82%E8%8A%99%E8%93%89%E3%80%82&ie=utf-8&oe=utf-8&aq=t&rls=com.google:zh-CN:official&client=firefox-a
唐代李白就有一首写华不注山的诗作《昔我游齐都》:“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不知是赤松。借余一白鹿,自挟双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C. 有没有文学底蕴特别好的,帮我赏析一下维吾尔族作家的诗《给岁月的答复》本人将重谢。。。字数越多越好。
结合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还有作者的情况,考试或者作业的话扯扯就差不多了的
D. 除了王维的《终南山》还有哪些古诗写终南山的多多益善,并附赏析!急!急!请于1月23号前答复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③。
分野中峰变④,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⑤,隔水问樵夫。
【望终南山】
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诗文解释】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词语解释】
林表:林外。
【诗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E. 海子<<答复>>赏析
诗中的麦地给我们宁静、安适的感觉。海子的这首《答复》或许正是针对以往诗歌中这种平和、闲雅的风光而作吧。
他在这首诗的第四行用了一个“则”字,“则”字是表示对比关系的连词,这个虚词是诗人有意嵌进去的,它站立在诗句中间,很显眼,甚至是很刺眼,它把“温暖,美丽”带来的传统诗语的柔和一下子消损掉了,使诗句具有议论性、思辨性、哲理性。
海子明显地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对海德格尔所推许的荷尔德林十分赞佩。在海德格尔思想体系中,“大地”和“天空”是两个核心的概念。
《答复》里的麦地,并不是海德格尔概念的演绎,如果那样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海子的麦地虽然染上了海德格尔思想的色彩,却是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农村的一种象征。
里面浸润着海子的人生体验:麦地是他肉身的更是精神的故乡,他对麦地一往情深。面对麦地,诗人不是悠然自得地观赏,而是尖锐地感受到自己无可逃遁地站在被质问的中心。
(5)答复诗歌赏析扩展阅读:
《答复》,系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正是针对以往诗歌中这种平和、闲雅的风光而作。
全诗很短,但其中却隐藏了诗人深深的无奈和翻滚的思想。诗人把感情集中在“痛苦”两个字上,而这两个字在短短的诗中却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流露出了作者不同程度的绝望无奈神情。麦地在质问,“我”在无声地痛苦地回答: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