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名言中日对照
Ⅰ 太宰治遗言:不要绝望,在此告辞。的日文是什么
日文是:绝望しないでここで失礼します。
太宰治一生中,一次次的自杀,就是杰出的行为艺术。
第一次是在他二十岁,可惜的是,太宰治吞下的安眠药远远不够,因此,他没能追随芥川而去。
然后,在大学时期,他因为学业荒废被耻笑,而产生厌世情绪,再次自杀。仍然是吞吃安眠药,太宰治被救活了,而与他一起赴死的少女却真的死了。
第三次自杀,是因为不能获得他梦寐以求的芥川奖。于是,他跑到山上要上吊自杀,只因绳子脆弱,又一次和死神擦身而过。
第四次是太宰治要挟情人初代到了一处谷山温泉,实施殉情计划,仍是服安眠药。而这次服下的安眠药药量仍然不够,就连医院都不必送,他们就被救活过来了。
直到第五次,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三日,他才顺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和他的另一个情人一起,跳入东京西郊的河里溺亡。
在临死前,留下来这句令人难忘的遗言,“绝望しないでここで失礼します。”
(1)人间失格名言中日对照扩展阅读:
太宰治文学作品主人公中大多是带着“体会到自己罪”意识的。
太宰治青年时代曾参加左翼运动,在此期间他体会到作为地主阶级的自己与革命者甚至普通民众的不同,仿佛就是一个天生背负着罪恶感的人。再加上后期几次三番自杀时都将女性卷入其中,这都加深了他生的罪恶感。这种罪的意识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较明显,并显著影响了其后期创作方向。
由于这种罪意识的强烈,在小说《人间失格》中可以读到“我想死,我必须得死,活着便是罪恶的种子”这样的话,所以读者在后期作品中不断地能读到关于死亡,自杀的描述。而“死亡”、“自杀”更是成为了太宰文学的基石,一直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中。
基督教中,罪和罚是相对的。仅仅以颓废堕落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罪的苦痛是不够的,当在现实面前死亡也变得不那么可怕的时候,太宰治笔下的主人公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Ⅱ 求太宰治<<斜阳>>中一段话的日文原文
原文:
仆が早熟を装って见せたら、人々は仆を、早熟だと噂(うわさ)した。仆が、なまけものの振りをして见せたら、人々は仆を、なまけものだと噂した。仆が小说を书けない振りをしたら、人々は仆を、书けないのだと噂した。
仆が嘘つきの振りをしたら、人々は仆を、嘘つきだと噂した。仆が金持ちの振りをしたら、人々は仆を、金持ちだと噂した。仆が冷淡を装って见せたら、人々は仆を、冷淡なやつだと噂した。けれども、仆が本当に苦しくて、思わず呻(うめ)いた时、人々は仆を、苦しい振りを装っていると噂した。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战后日本的混乱为背景,描写了落没贵族斜阳般的生活。全文除了表现颓废、无奈,还将生活的一缕光彩寄予了主人公和子,使得《斜阳》在颓废的暗色调中闪出一抹亮。
(2)人间失格名言中日对照扩展阅读
作品影响:
《斜阳》这部小说出现在日本战败后初期。当时社会思想发生很大的变乱,一些没落贵族既留恋他们原来的生活,又不得不看到他们那个圈子的虚伪和不合理现象,甚而感到内疚,对如何适应新的情况则感到悲观、空虚、颓丧。
《斜阳》通过和子和直治的思想和行动,反映了没落贵族以及没落阶级的这种情况,因此在日本一时引起轰动,出现了“斜阳族”这一名称,在社会上流行,开了“××族”“××族”的先例。
斜阳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出生于富豪之家,本名津岛修治。中学期间,开始创作小说、杂文、戏剧,对泉镜花、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相当倾倒。
芥川的自杀对他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一九三〇年,进入东大法文科,初会井伏鳟二,奉为终生之师。同年他以资金援助的形式参与了日本共产党的重建工作,两年后与左翼活动脱离关系。一九三五年凭借《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
他的很多重要作品,如《东京八景》、《小丑之花》、《晚年》、《斜阳》、《人间失格》等,多为自我生活的写照,表现日本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萎靡。太宰治曾多次自杀未遂,最终在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爱人相约投水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