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文言文
『壹』 文言文中的三
“三”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数词,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和用法却不一样,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1、表确切的数,在这种情况下能通过上下文找出“三”所表示的具体内容,如
(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此句中的“三”即为确数。句中的“三人”即东坡、
佛印、
鲁直。
再如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此文中战死的“二男”加上还在前线作战的“一男”共计“三男”,可见,此处的“三”也为确数。
此类的句子还有
(3)“专享其利三代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与是,吾父死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捕蛇者说》
句中的“三代”即“吾祖”为第一代,“吾父”为第二代,“吾”为第三代。
(4)“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辞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此处的“三子”是指“专诸”、“聂政”、“要离”三人。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在文中找不出“三”所指的具体内容,但“三”的含义却是人人皆知的。如
(5)“今天下三分”“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三国鼎立,三顾茅庐的故事妇乳皆知,在文中虽未点明天下分为哪三部分,哪三次“顾茅庐”,但句中的“三”却是确数。
2、表虚数,意为“多次、多数或几个、几次”,往往表示数量多,不是实指。在这样的带“三”字的文中,是找不出“三”字所指具体内容的,如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此句中的“三”即为“多次”的意思,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三次”。
(2)“遂率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以上两例中的“三夫”“三人”皆应译为“几个人”,不是指具体的“三个人”
3、表序数,即“第三”的意思。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此句中的“三”即“第三次”
4、与其他数词连用,指数量少,非实指。如
(1)“竹外桃花三两枝”——惠崇《春江晚景》
这句之中的“三两枝”就点出了初春桃花刚开时的数量之少。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这句之中的“两三”也表数量很少。
5、
与“二”连用,活用作动词,这类情况极为少见。如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此句中的“二三”意思为“不专一,变化多端或再三改变、反覆”。是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