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言文
❶ 文言文《列子学射》中于和报各是什么意思
于:引出动作对象,可以译成“向”(句意为:向关尹子请教)。
报:告知,报告(句中也是请教的意思)。
原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于①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②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❷ 文言文中报的意思是什么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通“赴”( fù)。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