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并解释
① 世界著名哲理诗
3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2、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3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3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39、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4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41、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4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4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8、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4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5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长歌行》
5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5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5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55、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5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5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9、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60、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1、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6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6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6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6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6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② 哲理诗有哪些
古往今来,哲理诗甚多,以下列举五首。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3、《观书有感 》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5、《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几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GQ_pQtxO8z-lAeDq
③ 哲理诗有什么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④ 有哲理的小诗,并说明为什么急,5分钟内!!!!
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苏轼 琴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解释
若:如果的意思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2.何:为何的意思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3.思考的问题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不行,没有手也听不到琴声.
道理
这首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⑤ 优秀的哲理诗
优秀的哲理诗汇总如下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杜甫《戏为六绝句》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6、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7、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筹笔驿》
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渊明《杂诗》
9、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李泌《长歌行》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二首》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3、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4、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5、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
16、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刘叉《偶书》
17、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18、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维《酌酒与裴迪》
19、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20、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
2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钱福《明日歌》
2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2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4、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5、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
⑥ 古代哲理诗
我自己问答的哦 我简单的谈谈一些千古名作吧
朱熹的诗句大都含有哲理
最著名的是那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名《观书有感》
另外的 譬如 希望我简单的解释你能看的懂
1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2曹操的另外两首名作 ,如《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几何]
3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不错 你可以把这两首诗全篇看下 应该会有收获
4李白也写了很多句 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5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发展创新必将战胜旧事物)
6将进酒 也是李白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个好 希望全文看 这个意思好 人生不用气馁 不要在白白等待机会了 比“少小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类劝惜时的句子 更有深度 更有文韵
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绝句 宋 夏元鼎
释 义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的
古意: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园紧簇的景象。现意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8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句有点像一开始李白那句吧
9白居易最出名的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琵琶行里面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从相识”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读这首诗集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到“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但两句话的意思截然不同 都很有哲理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第三句有名
联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12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天下何处无芳草 这句超有名 苏轼的
联想一句“众里寻她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辛弃疾的
好了 打完了 累死我了 花了将近半个小时
总结还是不全面 但希望真的可以帮到你
⑦ 哪些是哲理诗
题弟侄书堂
对酒
登飞来峰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这四首
⑧ 名词解释 哲理小诗
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琴诗》;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写作哲理诗,要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浅薄无味。
哲理诗大体有两类:
一是没有具体的意象的哲理诗。这类诗的基本特点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因而人们可以认为这不是上乘的作品。如:“被打倒的/没人同情/击倒他人的/反得一笔可观的奖金”(《世界拳王争霸赛》)。但它毕竟对生活进行提炼,语言简洁,内蕴深刻,也不失为一首哲理诗。二是含有鲜明意象的哲理诗。这类诗,之所以倍受赞赏,是因为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系列生动意象。二是含蓄,不露理。
张先生新著《风动石》里的绝大部分哲理诗,显然已经从无意象到有意象的成功过渡。这对张先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
张先生的哲理诗很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从“静”的物象写出“动”思想,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的人、情、物、态的浓厚的人文关怀。从作品中,处处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改变生活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们往往从一种人们熟视无睹的小事物、小景象中反映出大主题。如《豆芽》:好端端的子儿/无奈被人放进水缸/浸泡几天几夜变成/白发苍苍老头———/长长的胡子/瘦瘦的身材/不像人也不像鬼/差强人意被逼/推向市场/可怜巴巴地/出卖形象/兜售青脆。
这首诗,使读者产生强大的震撼力,人们立即联想到被逼 “出卖形象”侵害人权的种种罪恶交易。因此这类哲理诗,往往触及重大社会主题,它的美学价值已经超越文学,而进入社会学、人类学范畴。当然,有的哲理诗,既不表现惊心动魄的情感,也不表达深不可测的哲理,有的只是表达一种生活情趣,给人们一种美感享受而已。如《翠竹》:别以为我身材苗条/鸟就不买我的账/风老是欺负我/亲一口就跑。
不管怎样,我愿意不厌其烦地强调的还是:哲理诗,首先必须是诗,要具备诗的内质。因此,意象要鲜活,主题要含蓄。尽管张先生某些诗尚停留于“生活注释”之嫌,但总体观,已经写得十分老到了,不少佳作可称之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