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台词 » 体坛励志

体坛励志

发布时间: 2023-05-07 05:53:53

① 新的体坛人物的励志故事

199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宁泽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泳队运动员。他出身军人世家,父母和姥爷都是军人。宁泽涛的姥爷对他母亲刘文红的管教就非常严格,如果谁吃饭时在餐桌上说笑打闹,就立刻被剥夺进餐资格。刘文红对宁泽涛的管教也是如出一辙。宁泽涛小时候害怕水,"越不敢,就越要把他弄进去",因此他被送进了游泳班。

在河南省体育场学习游泳时,宁泽涛被教练慧眼识珠,从此走上专业游泳运动员之路。2004年,11岁的他成为河南省体工二大队运动员。

2006年,刘文红将儿子送到著名教练叶瑾门下。叶瑾第一次见到宁泽涛时,他只有1.6米多,身材瘦弱。但这个游泳"动作轻飘、水感好"的少年还是让叶瑾当场拍板,收下了这个弟子。北京奥运会后,叶瑾从国家队回到海军队,开始专心辅导宁泽涛。弟子"有目标、有追求"这一点让叶瑾印象深刻。

"当时宿舍里他住架子床的下铺,将破亚洲纪录贴到了床板上,别人看不到,他能看得到。后来其他小队员告诉我,宁泽涛想破亚洲纪录,让我吃了一惊。"

如今,宁泽涛已多次打破50米和100米自由泳的亚洲纪录。

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男子选手尚未在自由泳短距离项目上有所突破,而宁泽涛的目标就是:"在职业方面,我希望能在2016年奥运会站到游泳的最高领奖台上去。"他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自己30岁的时候还在游泳,仍然处在世界游泳最高水平的行列中。

成熟之路:有委屈,有挫折

和那些十几岁就少年成名的游泳天才不同,宁泽涛的运动生涯从来不是坦途一片。

2009年10月,16岁首次参加全运会仅获200米混合泳第八名;2011年4月,18岁首次从混合泳转自由泳,以预赛第一晋级全国游泳冠军赛,100米自由泳决赛却以0.06秒之差无缘领奖台;在这之后,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他又因"瘦肉精"事件被中国泳协禁赛一年。

彼时,宁泽涛刚过完18岁生日,接受了一次兴奋剂检查。一个月后,他在参加武汉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期间,被告知他的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蒙掉了的他觉得特别委屈--"祸从口入,那时自己太贪吃,后来也贪吃,经常会在放假的时候出去吃东西,爱吃肉类产品,爱吃泡面。吃泡面时,还会放一些火腿肠、午餐肉,然后再放咸蛋,但自己真不知道这些食物会有问题。"当被告知检验不合格时,他还有一大包从超市买来的、没有吃完的火腿肠和午餐肉。对于此事,宁泽涛把它看作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坎坷和挫折。

的确,在2013年之前,宁泽涛的职业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即使是在2013年全运会,他再次拿下短池自由泳双冠并两破亚洲纪录,很多人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只是"全运现象",还有一些人则对他兴奋剂禁赛历史冷嘲热讽。

但是面对着诸多的误解、质疑,他从来都选择默默承受,不去辩解,静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47秒70!2014年9月25日在第十七届亚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所有人都在强调宁泽涛用这个48秒内的成绩创造了亚洲人在泳池飞人大战的最短时间。

1天后的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出任最后一棒的他上演惊天大逆转,在落后0.86秒的情况下以0.33秒的优势击败日本队。46秒91,一个新的传奇数字诞生了。

23天后的全国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他再次以47秒65的成绩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并成为2014年唯一一位两次游进48秒的选手。

仁川亚运会一"会"成名,也让他用最好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当一个人跌倒了,能及时站起来向前迈进,是变成熟的必经之路。

成名之后:有素质、有内涵的新男神

宁泽涛凭借一个月内的强劲表现,人气甚至盖过了孙杨,随之他的生活也改变了。"海军游泳队运动员"和亚运冠军的身份,再加上俊朗帅气的外形,使他成为一名最受关注的偶像,粉丝数量在狂飙。在人们心中,他代表了军人风范、为国争光、勤奋努力、积极向上、阳光少年,以及"实在太帅"等关键词。

常年体育锻炼为宁泽涛塑造了远胜职业模特的流线、健康体形,时装在他身上轻易幻化出了多样的美感。虽然腼腆、谦逊有礼,但赛场的打磨和万众的瞩目已经让他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气势。对应接不暇的关注,他依旧保持着邻家男孩的形象:温柔低调,谈吐得体,彬彬有礼。他坦言,长相只是皮囊,重要的是素质和内涵。

为什么宁泽涛会被那么多人喜欢?

因为面对父母,他感恩、孝顺;面对教练,他聪明、乖巧;面对队友,他率真、友善;面对训练,他勤勉、努力;面对制度,他自律、无私;面对赛场,他勇猛、霸气;面对镜头,他俊朗、帅气;面对采访,他谦逊、低调;面对粉丝,他优雅、亲和;面对成名,他淡定、从容......

为什么宁泽涛能有那么多支持者?

② 体育明星励志曲折故事400字

小时候,性格内向的他很少给家里惹事,如没有妈妈的允许,是不敢接受别人东西的。但有一件事,姚明至今难忘。

1为打游戏机,姚明从妈妈的兜里偷了100元钱。这是姚明10岁的事,每当钱花光后,姚明都会从妈妈的兜里偷出几块钱,随着次数增多,拿的数目也越来越大,最后一次,竟然拿了妈妈100元。这次,姚明被发现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还给了他一些零花钱。正是因母亲这种做法,使姚明更深地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所以如今,他会语重心长地讲起这些。

2第一次投篮
姚明站在罚球线后,两手卡着篮球,屏住呼吸。他心跳得很快,双臂与贴在胸口的篮球,似乎都随着心跳在颤抖。
这是姚明第一次投篮,那时他上小学一年极。小学生们就像玩一样,跑跑圈,看谁跑得快,投投篮.看谁投得准。
“同学们,投蓝比赛让谁参加好呀?”老师在讲台上问,眼睛瞅着坐在最后一排的姚明。小朋友们已齐刷刷地叫了起来:“姚明”大家都知道姚明的爸爸妈妈是打篮球的.而小学一年级就长到了1米50的姚明,更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期望。
姚明双手贴着裤缝站了起来,满脸自豪。这位多年以后的NBA状元秀就在简陋的篮球架前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投篮。但是,没有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蓝板,然后落在地上蹦了几蹦,歪歪斜斜地滚远了。
3进体校为喝牛奶
“我当时叫他打篮球,只是希望让他活动活动。”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即使送姚明去了少体校,他也是这么想的:会打篮球,将来考重点中学和大学,有加分优惠。
姚志源退役后,分配到上海海事局。方凤娣算是“专业对口”,进了体育科研所。姚明出生后,夫妻俩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伙食上:一对亚洲身高第一的夫妻,再加上一个猛长的儿子,那点儿工资愈发显得菲薄了——即便是前国家女篮队长,方风娣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只有四十多元的收入。
“姚明长身体的时候,食量很大,一只红烧蹄膀,被姚明一顿吃光。方风娣这时又得为下一顿发愁了……”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回忆说。为了保证姚明的营养,姚志源夫妇只得自个儿省吃俭用了。姚明进入少体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少体校的学生有伙食朴助,起码每天有一瓶牛奶供应。
姚明9岁的时候,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姚志源有时兴之所致,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旁,跟姚明玩玩篮球——姚明显然还缺乏“敬业”精神,因为每当儿子投进几个球后,姚志源就得给他买点小玩意
儿进行奖励,后来姚明调侃道:“刚开始时我是靠接受贿赂打篮球的。”
脸上贴的纸条最多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号度过。姚明记忆中朴素而又快乐的童年,是铺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
男主人姚志源身高2米08,女主人方凤娣1来88。两人均是打篮难出身,有“亚洲第一夫妻”的美誉。姚志源是上海队队员,上个世纪 70年代方凤娣曾担任过中国女蓝的队长,大名鼎鼎。
楼里住的都是上海体委的职工,现在的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等当年都与姚家比邻而居。房子小,走廊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姚明与张窗、王佳音、孙怡、孙家传一起长大。张窗最大,也最调皮,像个男孩子。姚明在5个孩子中排第二,却温顺得像个女孩子。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脸上贴的纸条最多,因为其他几个人联合起来整他。姚明,也不急,一胜憨笑。
他挨了张窗的打,不还手,也不争辩,而是去找张窗的爸爸:“张窗爸爸,张窗又打我了。”“她打你一下,你还她两下。”“不行啊,我妈妈说,不能打人的。”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

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

父母的教育使姚明敦厚谦让。学校每次组织春游,他都让座给弱小的同学,自己总是站在车后。小学四年级时他长到了1.70米,先是自己班里的高玻璃窗归他擦拭,到后来任何老师、同学都可以对他说:"姚明,你帮忙擦一下我们教室的高玻璃窗!"他总是乐意地答应,从不斤斤计较。最后他"承包"了整所学校所有的高窗户。这种敦厚善良在球场上也不时地显现出来。

姚明小时候就有很强的荣誉感,排在队伍后面的他在国歌声中一脸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将国旗徐徐升起。这种荣誉感也是促进姚明拼搏的动力。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总之,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因此,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指导切磋 走向世界

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

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

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

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然而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N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

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唤:“姚明,姚明,中国人,了不起!”这时的他是多么自豪!

这是素材你可以自己总结下。

热点内容
古代寓言的成语 发布:2024-11-19 21:15:57 浏览:468
成语两小孩 发布:2024-11-19 21:10:24 浏览:458
有关石头的故事 发布:2024-11-19 20:35:45 浏览:344
怀表故事 发布:2024-11-19 20:24:44 浏览:223
关于鲁智深的故事 发布:2024-11-19 20:24:10 浏览:303
万能成语表 发布:2024-11-19 19:40:20 浏览:66
爱父母的故事 发布:2024-11-19 19:31:22 浏览:546
王子公主睡前故事 发布:2024-11-19 19:25:36 浏览:725
汉服故事 发布:2024-11-19 19:23:05 浏览:674
四个花成语 发布:2024-11-19 19:09:59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