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诗句
❶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求全诗。
全诗: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释义:
轻轻的风扶着细柳,黯淡的月光,让梅花的光线消失。
出自: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给诗加腰》
原文: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
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1)细柳诗句扩展阅读:
文中的作诗方法简介:
1、习题法
诗所最难者,订立题目。乌有题目,诗才难拢,结构难架。唐人擅诗,尤擅拟题。此说或有所不以为然。古人应制,从口而出。即如今坛子,参社则有作,自题则乏诗,非其谓乎?!习题法者,用古人旧题,仿而做也。
2、依句法
一般是偶得一句或一联,自以为佳,而后围绕此句(联)之意及韵格,凑成全诗。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可以为例。多为绝、律、短歌,短词。
3、依韵法
先定一韵,后围绕此韵之合韵之字而凑句,而合成全诗。多为律、绝。长律则必依此法。古人诗词游戏甚至全篇定韵字者,如红楼梦之白海棠社之所述。
4、浑成法
于韵熟捻,于情境之中突发而成,尤其易成绝句。多有后再加推敲者。李白似此法之本家。古人和“来”、“回”、“台”三字韵脚之绝句诗者尤多,盖此三字之韵易熟吧。
5、推敲法
于拟定题目中,先粗略成诗,而后逐字推敲,以合韵和求彩。贾岛推敲故事,说明此法。
6、集句法
偶尔得句则记之,得句至多,则能浑然凑成诗篇。有李贺骑驴背囊故事。
7、口占法
兴致所至,韵律无拘,不求严格,意思自然。与混成法相似。古人题中有“口占”二字者,多韵格不严,或语词轻浅,即此意也。
8、化用法
前人有成诗甚至诗意,我尽可借用。未字句式不可尽抄,而合乎自己作诗时的情景。如唐朝李益《宫怨》之化自王昌龄。
9、反意法
此法用于做反面文章。既对前人之诗文,有不同或想法看法,反其意而为诗。一般说难定意,故难结构。而在本法中,最易定意,所以容易成篇。如毛泽东之《卜算子·咏梅》
10、定题法
此为基本法和综合法。即在确定题目后,依据题目之喜怒哀乐、情绪之轻重缓急、故事之上下前后而决定韵类、篇法和结构。
❷ 诗句轻风扶细柳下一句诗句是什么
“轻风扶细柳”的下一句是“淡月失梅花”。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吟了几首诗,但都被苏小妹评论为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不禁托掌称妙。
(2)细柳诗句扩展阅读:
苏小妹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
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人物故事
众所周知,道士苏东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苏东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❸ 诗句“轻风扶细柳”的下一句诗是什么
下一句是“淡月失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出自苏东坡和妹妹苏小妹、黄山谷在一起对诗时即兴发挥的句子。
据清·褚人获《坚瓠集》记载:一天晚上,苏东坡和黄庭坚和苏小妹讨论诗词。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间要加一个字,成五言的对联。”东坡说:“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小妹说:“好,但不够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也不够好。”小妹又说。苏东坡说:“那你说加上什么字才算好呢?”苏小妹道:“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东坡、黄庭坚不禁托掌称妙。
(3)细柳诗句扩展阅读
苏东坡的“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摇和映两个字描绘出了柳树在微风摇动下的动感,以及皓月映照梅花的皎洁。
黄庭坚的“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舞和隐两个字比起摇与映二字,似乎更加的生动一些。舞字让柳枝的动感更加的直观形象,隐字让月光显得更加的明亮。
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扶和失两个字用的恰到好处。一个扶字,是拟人化的写法,描绘出了风的轻柔个柳枝的纤细,风与柳因为亲昵所以扶在了一起,多么的生动感人。一个失字,让皎洁的月光和洁白的梅花融为一体,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考虑到梅花的高洁,符合“澹”字的诗意。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东坡平生喜欢和亲人朋友写信交流,他的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来没有提及过苏小妹这个“妹妹”,再看苏轼流传下来的诗词之中,也没有任何一篇提及了这个“妹妹”。但是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实是有这个人的,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