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句歌词 » 一首古诗配上精美图片

一首古诗配上精美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9-21 18:42:55

⑴ 关于惊蛰的古诗,并配上精美的图画。

以下为6首有关惊蛰的古诗:

1、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宋代:曹彦约)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2、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宋代:曹彦约)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3、惊蛰日雷(元代: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代: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4、咏廿四气诗 惊蛰二月节(唐代: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5、次韵王正之惊蛰有感言归(宋代:史浩)

闻说天家起阿香,揽桃催杏脸无央。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梦楚王。

知买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故园风物虽云好,何必归程遽许忙。

6、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宋代:胡寅)

腊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

稚春乃祁寒,号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气,碎訇动霆声。

初疑雨翻盆,旋觉霰洒甍。

暂止俄并集,中宵遽开明。

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户楹。

淅淅纸窗战,铛铛铜漏惊。

鸡寒罢晓唱,雅冻犹晨鸣。

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頳。

开关醉魂醒,倚杖诗思清。

便欲披鹤氅,岂思饮银铛。

空蒙势转盛,飞舞祥争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峥嵘。

讵应柳皆絮,却讶梅始英。

荆璞羞处献,蓝田遣谁耕。

尘埃争受洗,粪壤叨蒙荣。

幸已陴巘崿,若为投涧坑。

分功雨露泽,绚彩冰霜精。

良足润麦麰,未能浃粱粳。

经旬苦料峭,三日观荧晶。

恍忆游汴洛,都忘在湘衡。

瑶林鄙王衍,冠玉怀陈平。

亦念袁邵公,长安门自撑。

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渐喜云解驳,频瞻日舒晴。

昂然秀松出,倏尔危檐倾。

墙角仅委积,瓦沟好持盈。

朝暾破凝沍,淑气苏鳏茕。

断决冈陇色,斩余白蛇横。

泮流溪谷响,击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狮子狞。

粉图记姿态,不屑供使令。

陡觉时序正,不令寒温争。

冰泥就涸涩,卉木纷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樱。

了无半面妆,强学六出霙。

二老久不觌,千篇谅难评。

羔醪忍独酌,凤茗宜同烹。

或且放笔快,敢言当敌勍。

木桃得琼玖,耳属长谣赓。

⑵ 古诗配画望天门山山

如下图: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2)一首古诗配上精美图片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左拾遗。

⑶ 《观沧海》古诗配画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3)一首古诗配上精美图片扩展阅读: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⑷ 古诗配画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释义: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简介: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4)一首古诗配上精美图片扩展阅读: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诗人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⑸ 古诗《山行》的诗配画

诗配图如下所示。《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山林景色,秋季的山上,枫叶盛开,染红了山头,白云深处,还能隐隐可见住着人家,与下图意境相合。

一、《山行》原诗如下: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二、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5)一首古诗配上精美图片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为深山添加了烟火气,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后两句是傍晚之景。(2)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⑹ 《石灰吟》古诗配画

一、《石灰吟》古诗配图如下:

二、释义: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三、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四、作者: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热点内容
幼儿故事画画 发布:2024-10-30 17:15:43 浏览:896
吉他谱故事 发布:2024-10-30 17:02:12 浏览:118
汤的故事 发布:2024-10-30 16:43:14 浏览:498
则字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10-30 16:42:18 浏览:667
得失的故事 发布:2024-10-30 16:42:09 浏览:810
儿童故事汇 发布:2024-10-30 16:35:20 浏览:513
200个成语及解释 发布:2024-10-30 16:11:27 浏览:967
弟字的成语 发布:2024-10-30 15:56:18 浏览:793
怒字开头成语 发布:2024-10-30 15:26:16 浏览:220
宣传视频故事 发布:2024-10-30 15:17:51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