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佛句
⑴ 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出处:(唐)神秀《示法》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出处:(唐)六祖《示法》
三、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译文:小蜜蜂啊,打开的大门有那么大的空档,你不肯出,却非要投撞这个纸窗,也太愚痴了吧。就算你这只小蜜蜂,钻这个故纸堆钻一百年,也未必飞得出去啊。
出处:(唐)神赞《蜂子投窗》
四、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译文:常常回忆起传说中西湖处士种的那些梅花树的风姿:稀疏的枝条,清冷暗香的花蕊,自在的横斜错落着。林逋的这种方式很美好,但是美中还略略的有些欠缺。
出处:(宋)虚舟普度《墨梅》
五、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译文:从北而来,向南而去,想休息便休息,自由自在,萧瑟秋风把江里的白苹吹尽了,眼前是一片悲凉的晚秋景象。我不是那种因悲凉的秋风而伤感的过客,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黄昏中相对发愁去吧。
出处:(宋)程颢《题淮南寺》
⑵ 和佛有关的古诗
一、关于佛的古诗《菩提偈》:
1、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2、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3、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二、诗文释义:
1、其一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2、其二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其三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4、其四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2)古诗佛句扩展阅读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
创作背景编辑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