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古诗宋杨万里
㈠ 悯农 古诗
《悯农》的故事共有三首。
1、《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悯农》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释义: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1)悯农古诗宋杨万里扩展阅读:
为粮食做出贡献的人物: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㈡ 古诗《悯农一》和《悯农二》完整版是什么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迁居润州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事迹见沈亚之《李绅传》(《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和新、旧《唐书》本传。
㈢ 《悯农》的全部古诗
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春种一粒粟, 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㈣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古诗《悯农》的拼音是什么
mǐn nóng
悯农
sòng yáng wàn lǐ
宋 杨万里
dào yún bù yǔ bù ō huáng, qiáo mài kōng huā zǎo zhuó shuāng.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yǐ fēn rěn jī dù cán suì, gèng kān suì lǐ rùn tiān cháng.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