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故事
『壹』 汉朝历史故事
1、汉高祖刘邦“舍子保帅”
古人有典故“舍车保帅”,刘邦却上演了一幕“舍子保帅”。刘邦逃亡时,两个孩子和他乘同一辆车。眼看楚军就要追上来了,刘邦心想孩子是个累赘。就顺手把孩子推下车去。
大将夏侯婴倒是心软,又把两个孩子给抱了上来。这一耽搁,楚军更近了,刘邦又把孩子推了下去,夏侯婴又下去捡回孩子。一来二去,刘邦怕再耽搁时间,便不再把孩子推下去了。
2、汉武帝刘彻爱打别人旗号出游
汉武帝刘彻喜欢私自出游,但总打着姐夫“平阳侯”的旗号,因为刘彻怕私自出游会影响他的形象,于是就命人喊自己“平阳侯”,这样一来,即使扰了民或者是祸害了乡亲,被骂的也是姐夫,而不是自己。
有时,刘彻践踏了百姓的庄稼,百姓就指着刘彻的鼻子骂,刘彻不仅不会生气,还感觉很好玩,因为这些骂人的话,他在皇宫里很少能听到。
但是打着别人的旗号出游也有被揭穿的时候。有一次,刘彻又带着手下们出游,把老百姓的庄稼糟蹋的不成样。老百姓就叫了官兵,官兵们把刘彻一行人团团围住准备教训这个猖狂的恶少。刘彻无奈,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真相大白后,刚刚还飞扬跋扈的皇帝就灰溜溜的走了。
3、东方朔急智救女
有一年的元宵节,汉武帝观灯,看到一群姑娘十分漂亮,他惊叹道:“怎么宫中没有这样漂亮的女孩子?”他决定要在民间征美女,便叫住一个小姑娘问道:“你今年多大?”小姑娘答:“十六”。
汉武帝便下令征集一千名十六岁的美女进宫。这事可吓坏了东方朔,因为他的女儿就是十六岁的美女,他生怕女儿被征集入宫,怎么办?
东方朔为了拯救自己的女儿,便关门想办法。好个东方朔,为此事研究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关系,搞出一套“生肖相克”的理论来,他把这套理论写成黄历,并对人宣传说,他有一本天书。汉武帝问:“听说你有一本天书,为什么叫天书?”东方朔说:“天书,就是只有天子才能看懂的书。”
汉武帝把天书翻开一看,原来是天干与地支相配的一种规则。开头有一首小诗:“天赐警言,人间皆行。属相相克,违者断魂。鼠羊一旦休,白马怕青牛。虎蛇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汉武帝让东方朔讲解一下意思。
东方朔说:“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纪年,又用十二生肖周而复始地排列在年份中,便产生年份相配与相克的年岁与生肖的序列。例如,属兔的与龙相克。”汉武帝说:“我要征集十六岁少女进宫,是否相克?”,东方朔回答道:“皇上是龙,十六岁少女属兔,正好相克。”于是,汉武帝便取消了征集十六岁少女人宫的决定。
4、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年少的时候家里贫寒,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宗耀祖,不干农活,光闭门读书。而大嫂却对此很有意见,容不得他这样,为了消弭兄嫂之间的矛盾,面对大嫂的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准备浪迹天涯,被哥哥追了回来。后来陈平又不计大嫂的前嫌,阻止哥哥休掉大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于有一天,一位老者慕名而来,愿意免费收陈平为徒。陈平学成之后,辅佐汉高祖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5、郑公风
郑弘,东汉人,年轻的时候去山里砍柴,捡到一只装饰的非常漂亮的箭。过了一会有人来寻,他就还给了人家。这个寻箭的不是个一般人,郑弘一眼就看出来了。
所以他归还这支箭的同时就跟那个神人说,若邪溪这个地方打柴不容易,来去都是顶风,不好走。我希望以后可以早晨刮南风,晚上刮北风,这样就方便多了。后来此地风向果然如他所求,当地百姓都称之为“郑公风”,并以此指代“得神助之风”。
『贰』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
1、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三节·楚汉相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6页-第45页。
2、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南越国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
参考文献: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2005年2月,第16页—第50 页。
3、昭宣中兴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
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5页-第90页。
4、新莽篡汉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
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六节 西汉中衰与政权结构的变动(元帝~王莽篡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93页-第94页。
5、光武中兴
新莽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元更始,刘玄即更始帝。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
参考文献: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七节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梦》,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15页-第118页。
(2)汉大故事扩展阅读: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