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故事
Ⅰ 糖醋排骨的历史典故
糖醋排骨的历史典故:
第一个故事:
糖醋排骨最早的传说最为有趣,并与起源地有关系,或许是为了挣得这道菜的籍贯而编撰的。说的是无锡当年有道叫做“肉骨头”的菜,名气很大,最早创立于宋朝。那时还不叫糖醋排骨,后来从肉骨头演变而来。
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节骨眼儿。一天,无锡城肉骨头生意最好的饭店,来一个摇着破蒲扇,衣衫褴褛的出家人化缘。掌柜的小气不想给,就递过去一大块肉骨头,心想你出家人不会开荤吃肉的。没想到人家接过去就啃起来,三几口下肚,抹抹嘴还要。这个和尚就是济公。
掌柜的心疼,不要再给。济公说我不会亏你这样好心人的,从身上搓下个泥球,撕一缕破蒲扇给穿上,趁他不注意扔进煮骨头肉的锅里,走了。第二天半夜早起,掌柜的揭开大锅要熬肉,猛一看大吃一惊,只见满锅的排骨香味扑鼻,从没有过的糖醋味只引得馋涎欲滴。想起白天和尚的许诺,知道是高僧大德送来的福报。从此就照这个口味,有了糖醋排骨,很快享誉天下。
第二个故事:
糖醋排骨身世靠谱的证据,不在济公时期,在之前的唐代。唐代的繁荣昌盛尽体现在长安城,奢靡之风都表现在吃喝饮宴。在正常的迎来送往外,那时起盛行专题酒宴,中榜、升迁、添人进口,各种喜事,都有专题宴席庆贺。用到最多的席面叫“烧尾宴”,属于陕菜系的官府菜,有《烧尾宴食单》可证。
史料记载是唐中宗皇帝的宰相韦巨源发明的,第一次出现就是他在自己家里招待中宗皇帝用到。菜谱里有糖醋做的菜,如巨胜奴是蜜汁,葱醋鸡,乳酿鱼,都用到糖和醋,只是没有“糖醋排骨”的名字。想那时候即便有这道菜,也不会用现在的称呼。
第三个故事:
唐代还有个传说,糖醋排骨是当时的一个名厨师发明的。她叫膳祖,是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史上最厉害的吃货都出在唐代,因为富有啊。段文昌和韦巨源有得一比,韦巨源三次当宰相,段文昌历任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四任宰相。他自家厨房都有名堂,叫炼珍堂,出外公差也带着全套做饭的家伙和原班人马,跟皇帝行宫一个模板,把临时厨房叫行珍馆。
他的主厨就是膳祖。这女人太厉害了,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自己编撰一本菜谱,叫《食经》。跟同时代的茶圣陆羽一个脾气,自信到把自己与圣人并列,写的文章以“经”为名,都是“经典”。
Ⅱ 卤味是怎么来的,有没什么故事
卤菜最初的形成经历了从秦惠王统治巴蜀(公元前221年)到明代的历史阶段,大约经历了千余年的时间。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率万余民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又派人“穿广都盐井”生产出四川最早的井盐,西晋人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在追述当时饮食习俗就有“尚滋味,好辛香”及“鱼盐、茶蜜、丹椒”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岩盐和花椒制造卤水。
到西汉时,由于井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已经初步形成。西汉人左思在《蜀都赋》中就有“调夫五味”,甘甜之和,......,五肉七菜,朦厌腥臊,可以练神养血者,莫不毕际”的记载,调夫五味讲的就是卤的调味方式。“蜀都”即是其中写道的“金城石郭,兼帀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当时的生产已经极大的丰富,经济也飞速发展,这也是“成都”名号的来源“蚕丛嫘祖,缫丝织锦;鱼凫杜宇,渔猎布谷。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
经过三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铺垫,川卤在唐朝时已经迈了一大步。唐朝的迁客骚人们为了找到诗的灵感,都喜欢在写诗时饮酒。宫廷的饮酒作乐都无不与酒有缘。而饮酒又少不了上乘佳肴。这样就促进了川式卤菜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明代,人们的饮食习俗注重养生食疗。特别是明代的《饮膳正要》和《本草纲目》的问世,促进了朝野人士更加重视食疗。由于记载的药料中有些既能防病、治病、又能产生香味,达到调味的目的,所以大部分都被作为卤菜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