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故事剧情
① 电影故事中的故事2015什么意思没看明白。百度百科里也没有。不是动画版的那个
《故事的故事》是意大利导演马提欧·加洛尼(Matteo Garrone)的第三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作品,他的上一部影片《真人秀》(2012年)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获得评委会大奖。同时这也是这位47岁导演的首部英语对白电影,启用了文森特·卡索、约翰·C·赖利等多国明星演员。这部作品在戛纳亮相以来收获了不错的评价,知名电影评分网站metacritic综合10篇评价,最终得分80分,其中英国卫报给了满分评价,认为这是混合黑色漫画恶趣味和狂欢节气质的杰作,它严肃客观、不动声色的探讨了世间一切事物。
除了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和正在上映的侯孝贤作品《刺客聂隐娘》,这应该是中国观众今年第二次得见戛纳竞赛片,8月4日“奇遇电影”发布了同属戛纳竞赛片的南尼·莫莱蒂新作《我的母亲》的中文字幕,借此机会再次推荐一次。
《故事的故事》改编自17世纪由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创作出版的那不勒斯语童话故事集《五日谈》(Pentamerone)。影片由“女王”(The Queen)、“两个老妇人”(The Two Old Women)及“跳蚤”(The Flea)三个单元组成,导演没有采用明显的章节式结构,而是将三个故事剪碎,同时推进剧情,电影中直到最后一幕才将三个故事的人物集合在一起,以示这是个整体故事。由于这本五日谈与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极其相似,观影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两个老妇人”就直接是与“画皮”互通的故事,熟悉《聊斋志异》的朋友应该也能在其中找到与“女王”“跳蚤”相似的故事。下文会有剧透,但对本片而言无伤大雅。
“女王”一则故事,主要是讲一位有疯狂占有欲的女王,求子不得,在高人指点下,付出丈夫性命换来一子。然而,女王千方百计阻止王子与“亲密朋友”来往,最终女王化身猛兽攻击王子的“亲密朋友”,最终却被王子杀死。这个故事的关键点在于高人的“指点”,他说一切的欲望和言行都要用对等的欲望和行为换来,女王的暴力欲望最终导致她死在暴力之下。这是一个关于“平衡”的寓言,世间万物都处于平衡的状态下,不遵守守恒定律,必会付出惨痛代价。
“两个老妇人”的故事则讲述一位荒淫无度的国王,流连于酒池肉林,偶然间听到了老妇人的歌声,念念不忘,召见老妇人侍寝,结果目睹老妇人的老态龙钟,将老妇人扔下城堡。大难不死的老妇人被奇人救起,一觉醒来成为年轻貌美的少女,被国王册封为王后。老妇人的姐姐天天当心她的安危,得知王后就是妹妹后,想与妹妹同住,却被妹妹拒绝说她太老,国王不会相信她们是姐妹,赶走了姐姐。为了变年轻,姐姐听了王后的谎言剥了自己的皮肤,最后女王的老态也毕露。“看脸”的世界太虚伪,终会原形毕露,然而真情却被糟践,这就是人类。
“跳蚤”则更加荒诞,一位国王抓住身上一只跳蚤,将它秘密圈养起来,结果体型长得比人还大只。跳蚤死后,国王将跳蚤皮割下,宣布谁猜出这是什么皮就将公主嫁于谁,国王万万没想到一个野人通过闻味道猜到了结果,只能忍痛将女儿嫁给他。女儿在一家人帮助下逃离野人,并将野人杀害,回国继承王位。这个故事说明上流社会、衣着得体的文明人往往才是最虚伪不堪的种族,还未开化的野人则重情重义。
这是我从这三则故事中得到的一些结论,每个人再看这三个故事都可能有不同的体验和想法。这也是这部作品高明的一点,导演用置之度外的态度拍摄看似与自己无关的故事,让观众去思考故事之外的寓意,这比填鸭式的说教高明百倍。举重若轻才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优点,豆友小A的评价到位,这是部“欧洲魔幻超现实主义巨作”,用寓言故事讲述人类的困境,用王国和城堡比喻整个世界,四两拨千斤
② 电影《故事中的故事》 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看不懂
《故事中的故事》是一部黑暗童话类型的电影,由三个故事组成,讲述的是欲望与代价。
第一个故事便是总怀不上孩子的皇后渴望孕育胎儿,国王听信巫师的话前往捕杀海豹,虽成功猎杀,自己却葬身海豹之手,后用处女女仆来烹制海豹的心脏,皇后吃下之后当晚便产下一名身患白血病的男婴,与此同时,那名处女也生下与之一模一样的男婴,长大后,血缘的相互吸引让他们成为朋友,皇后难以忍受自己儿子脱离自己的掌控,想将其分开,却在小山洞中被自己的儿子埃利阿斯所杀。这是母爱的悲剧。
每个故事都荒诞离奇,不能用常理来解释,本以为三个故事各不相关,但影片的最后看似圆满的结局将三个国家、不同故事中的人串联在一起,以一个在宫殿顶上走钢丝的人保持平衡为终,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三个故事并非没有联系,它们都在诉说着人性的荒诞与夸张,每个故事的主人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总会付出代价,代价与欲望这一微妙的关系,最终都会以失衡结束。
③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3)故事的故事剧情扩展阅读:
《牡丹亭》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牡丹亭》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l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④ 故事中的故事的剧情简介
有人把《故事中的故事》评价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动画作品一点都不为过,导演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不同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展示了他对于战争,对于理想,和对于生存死亡的哲学思辩,虽然在解读上有一定的艰涩感,但其所蕴涵的整个俄罗斯民族那种凝重的历史感和反思性是其他动画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影片以躺在母亲怀中吸吮乳汁的婴儿形象开始,落叶飘零的大地,一扇光亮的门洞开。然后是泛黄的背景下,黑黄相间的人们的平静生活。少年拿起自己的竖琴,想要离开家园去追寻什么,音乐缓慢而低沉,一切那样的静。忽然风吹起了桌布飘向了远方,列车狂哮,留下了落叶纷飞的孤独的院落,小狼在院落里独自玩耍,在火光里仿佛看到了过去。音乐响起了,男人们和女人们仿佛又回到了歌舞升平的年代,他们拥抱着欢快地舞蹈,忽然女人们怀里的男人们都消失了,战争!夺去了身边的亲人,他们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噩耗传来,女人们的丈夫战死疆场,留下她们孤独地承受生活的重量。冬天,一个孩子在树下吃着苹果,生活一派安详。镜头又回到了那个孤独思念着过去的小狼,战争的创伤在心头挥之不去,忽然光亮的门又打开了,故事回复到那个黑黄相间的安详的场景之中。少年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一切和谐而美丽。小狼看着画话中吸吮乳汁的婴儿,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不同的场景交相出现——黄黑相间的平静、战争、孤独的小狼和冬天吃着苹果的婴儿……半个小时的动画仿佛带领我们穿越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穿越在意识和现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