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故事
1. 成都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1、龟化城
传说一: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龟城。出自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传法二:张仪修筑成都城墙时,最初是按照秦咸阳城来修的,但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中,张仪受到乌龟龟背上的图案的启示重修设计成都的城墙,后来就没有垮过了。
龟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是四灵之一,四神中的玄武也有龟的形象。虽然被某地网痞曲解了意思,不过反而暴露出某地部分网友集体性的无知,当然,故意的曲解也和个人素质挂钩。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你们所不能及的。——出自《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一·鳞介部三·龟~4272~ 《华阳国志》
2、蓥华寺
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出自《什邡县志.人物》
3、花牌坊
相传明朝朱元璋为振邦兴国开科取士罗织人才。居住在成都市西门一条街上的秀才花如春上县、府应考,均名落孙山,便灰心丧气。一日他在茶铺吃闲茶,见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怜悯之心,遂将身上仅有的五文钱送与她买馒头。
叫化婆随即谢过他,说,你是将相之才,可要努力考取功名。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励,便重拾书卷,日夜攻读。
一天夜里,他读书困倦在几案上趴着睡着了,梦中见叫化婆点化他,到了京考,花如春一看试卷,试题果在《春秋》范围内,便提笔挥就一篇恤民安国的锦绣政论类文章,深得主考官大悦,呈上朱元璋,钦点花如春状元,并批示花如春打马游街,以显示皇恩浩荡。
花如春在省亲期间,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疾苦,上奏减轻赋税徭役,劝导农耕惜民等治国安邦之策,深得朱元璋嘉许并施行之,取得非凡效绩。于花如春功劳赫然,成都府尹上奏朱元璋修建一花姓牌坊,彰显花如春。朱元璋准奏,因而得名。——出自《毕节县志》
4、风俗:
打草鞋:或许在某些景区,你能看到一些老婆婆。她们在路边摆上一个小篓子,篓子里装着打好的草鞋,手里拿着一个半成品,也不叫谁买,就自顾自的坐着,等待客人主动上门。
老成都时代,买草鞋的繁多。自古粮仓之都的成都,谷草麦草秧草席草甚多,打草鞋,盖草房、编草帽、捆货物、编草席的原料是不缺少的。往往天没亮,就端着个凳子坐在家里的小院坝中,男人们出去种田,女人就留在家里打草鞋。特别是在乡场上,人们就地取材,直接就手用草编织鞋子,传承了许多打草鞋的手艺,甚至开起了专门的铺子。男士的、女士的、各种码子,他们心里都清楚的很。
代客冒饭:除开上面的修竹器的,补水桶的,打草鞋的......老成都的服务可谓是细致入微,卖水人、磨刀匠、拾瓦匠,你以为你能想到的就是所有,其实还有很多服务让人拍手叫好,比如说这个“代客冒饭”。
这可以说是很多成都人都没听过的新奇玩意儿。馆子不收取任何费用,把顾客带来的冷饭用汤冒热,方便他们就餐。若是顾客带了钱,就买他们几份小菜来下饭。
这种生意通常是为那些缺乏生计的成都贪民,其中裹藏的人情味才是真正暖人肺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业,而“代客冒饭”在当今的成都,可是见也见不到,早已销声匿迹了。
5、蓉城
蓉城是四川的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锦城,蓉城。因为后蜀皇帝偏爱芙蓉花,命令老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所以成都又称为了“蓉城.一说“龟画芙蓉”,即初建城时,地基不稳,屡建屡塌,后来出现一神龟,引路建成此城,而神龟指引的路线就是一朵芙蓉花,蓉城乃由此而生。
一说“芙蓉护城”,即五代后蜀主孟昶为保护城墙,命人在成都土城上遍植芙蓉,每当九月芙蓉盛开,远远望去如锦如绣,满城生辉,名之曰芙蓉城。
最为人们接受,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这个:从唐时起,每年的农历二月,成都都有盛大的花市举行。相传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称为“花朝”。成都花市便于花朝前后举行,以“花朝”为花市的正期。每到二月,成都都会成为花的海洋。百花齐聚花城,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把整座古都打扮得妖娆富丽。
这样的花容盛事的确令人眼花缭乱。这时候,五代后蜀国蜀王妃花蕊夫人从百花丛中回过身来,她从百花之中发现了芙蓉。芙蓉如天上彩云滚滚而来,这情景让花蕊夫人惊喜不已。她喜欢上了这种美丽的花,这花让她感到很开心。然而花开总是短暂的,美丽也会很快逝去,在成都阴湿的天气里,花蕊夫人常常很忧郁。
秋天来到了,花蕊夫人为排遣心中的寂寞,带着随从去踏青。走到农家小院前,她惊奇地发现,在这霜气袭人的秋天,即使坚毅的菊花也已凋零,却有这样一丛丛一树树的繁花在开放。她想起来这就是花朝时看到的芙蓉,花蕊夫人的脸上荡漾出从未有过的喜悦。
身边的随从把这一切看到眼里,回去报告给蜀王孟昶,孟昶大喜,遂命百姓在城苑上下遍植芙蓉树。
于是待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便四十里芙蓉如锦绣,从此也落得了芙蓉城的美誉。
后来,后蜀国灭亡了,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国胤掠入了后宫。花蕊夫人常常思念着孟昶,偷偷珍藏着他的画像,以述思念之情。赵国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但是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国胤一怒之下便杀了她。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称芙蓉花为“爱情花”。
成都人对芙蓉花的喜爱,多少与这个古老的传说有关。他们屏弃“龟画芙蓉”和“芙蓉护城”说,而津津乐道于花蕊夫人的传说,足以说明成都人追求忠贞爱情的浪漫情怀
(1)成都故事扩展阅读:
成都的历史沿革: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公元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至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早期为百濮地,据《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兼并蜀国、巴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