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故事
Ⅰ 家法板子打老婆故事
家是什么?每一对新人在踏进婚姻殿堂的时候,都会得到一句真诚的祝福,白头偕老,相爱永远。但爱一时容易,爱一生一世真的很不容易。
在人生的岁月里,你可以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年轻的时候,经常迷失自己,而家是疲惫的窝,是疗伤的巢。
人的一生有很 多时间都是戴着假面具,要小心做人,小心做事,看眼色说话。而家是你可以摘掉假面具,可以放松,可以发泄,可以大哭,可以大笑。。。家有多好?有的人可能一生都不明白,所以不珍惜!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这句话听起来很没有道理,但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是多少夫妇?多少家庭?用多少岁月?多少辛酸?多少爱恨?多少是非?多少对错?在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混乱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结论;当两个人开始据理力争的时候,家便开始布上了阴霾,两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为了表面一个理,要么分手离婚,要么凑合一生;他们不知道,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更不是一个算帐的地方;
很多人对婚姻有很多期盼,期盼可以从中得到富贵、安慰、爱情、宁静、快乐;其实,婚姻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空匣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放的愈多,才能取的愈多;走在一起的两个人,一定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这个空匣子放进去的第一个应该是缘分,珍惜缘分,就会凭添一分宽容,继而你就会去给、去爱、彼此侍奉、彼此赞赏、彼此依赖、彼此习惯;
第二个应该放进去的是感恩、感激父母给了你生命,感激这个世界上所有对你有帮助的人,感谢你的儿女带给你的快乐;只有感恩、你才会有责任心;婚姻,就像是一场赌博,嫁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是女人一生幸福的关键;所以有句话:女人,婚前睁大眼,婚后闭只眼;
有人说年轻时,我们不懂得爱情;婚姻让我觉得,恋爱是爱,婚姻是责任,是甜蜜的负担、是心甘情愿的付出; 第三个应该放进去的是亲情、亲情应该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感情了,有了这份真挚,这个家就有了稳定,有了温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放进去知足、有一句古话叫做“知足者常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个世界诱惑力太大,谁都渴望自己拥有很多的钱,拥有一份多彩的生活。其实,我们很多人,只能在自己无法选择的命运中默默度过;面对诱惑,知足的心态也是要经过岁月的历练;
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烦恼、痛苦、快乐,只是各不相同罢了,生活真的是很平淡;
日子就象树上的树叶,每个经脉、纹络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是各有不同,对普通人来说,不可以奢望成名成家,也许一生都不可能拥有更多的财富;我们努力生存的目的,或许只是让别人和自己都更快乐;抛开名利,学会放弃那些不平衡的心态,让自己少些浮躁,少些奢望,多些安静;在人生的岁月里,拥有一颗宽大的胸怀,健康的身体和平和的心,还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才会让自己或许不如意的人生多一些灿烂;
夫妻应该是精神上的合二为一了、既然是一个人了,自己跟自己还要讲面子吗?还要讲尊严吗?如果两个人在人生的岁月里,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分享快乐,风风雨雨共同感觉合二为一,那一定是夫妻的最高境界。只羡鸳鸯不羡仙;
幸福的家让人快乐,快乐让人年轻; 让我们相约,用健康快乐的心情等待银婚,金婚,那时,我们已是白发苍苍了吧、可我们仍然会手牵手,回想起经历的风风雨雨,肯定会不由的惊呼:自己真的很伟大;
爱情真的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简简单单的相依相守,过于追求心中的浪漫和理想中的爱人,或带着功利的婚姻,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对于破坏夫妻关系的事,应保持警觉,避免刺伤的误言或无谓的争吵;平时多结交对家庭生活有帮助的朋友;多交换对家庭生活的各种意见;夫妻两人也需不时的检讨婚姻生活寻求改善。
冲突、吵架、冷战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感情冲动的时候,要紧的是把每次冲突化为成长经验,学着开放个人的心胸,面对现实。惟有爱和为对方着想,才能化解一切。
婚姻家庭就像----花圃,花圃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成长,有计划的栽种,有时要翻土,有时要施肥,有时要移植,有时要铲除。种花要看季节,季节不同,开的花也不同,婚姻生活也有四季的变化,所以对婚姻的花朵要细心灌溉,如果让它同野草一起长,任它受风吹日晒,不会长好,惟有努力的灌溉,细心的呵护
Ⅱ 搜集名人家风小故事
将门家风——老将军钟期光家里的小故事
赖仁琼
11月8日,解放军报刊出全军“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获奖名单,钟期光上将的女儿钟德宁榜上有名。消息在干休所传开,有人赞许地说:“钟家的孩子虽出身将门,但却没有骄娇二气。”
第一任老师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钟期光今年82岁。“文革”期间,因受迫害患脑血管病,留下了半身不遂后遗症。谈及子女教育,坐在轮椅上的将军告诉我:“孩子幼小时,我工作忙,顾不上,主要是他们的妈妈管,受党和学校的教育深。”
将军夫人凌奔是新四军的老战士。她对子女在学习、生活、品质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且在家中身体力行、言传身教。钟德宁回忆说,小时候,父母常教育他们生活上不搞特殊。学生时代,他们兜里没有装过零花钱。学校组织游园活动,家里只给准备馒头夹咸菜。德宁至今还记得,四哥高中毕业时,全班去香山公园聚会告别,妈妈只给了四哥三角钱,其中两角钱买来回车票,一角钱买门票。家里三个女孩上中学时已经十五六岁,穿的衣服都是几个哥哥的旧衣改制的,有的还打了补丁。有一段时间,中午在家吃饭的人少,妈妈便不让炒菜,自己随便吃点小菜泡饭。萝卜干、雪里蕻是她家的两大主菜。到晚上大家都回家了才炒几样普通菜。妈妈的一件毛衣穿了几十年,早已破得不成样子,但她就是不买新的,一直穿到大前年去世。现在,德宁兄妹看见这件毛衣就流泪。钟德宁噙着泪花说:“妈妈帮助别人从来都是慷慨大方的。她先后买过5件毛衣送给工作人员。”
《人民日报》1989年12月11日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话不假。家庭教育确实是人生重要的一课。钟德宁兄妹正是从小在父母热爱党和人民、公正、朴实等高尚品德的影响下,慢慢养成了节俭、勤奋的好作风。这些年,兄弟姐妹有的立功受奖,有的业余时间搞发明获得了专利,还有的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这与将军夫妇的“家规家法”是有直接关系的。
“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
不让孩子依赖父母,是钟老将军家的一条不成文“家规”。子女在升学、就业、入党、提干等人生重要关头,将军夫妇从不违反组织原则为子女谋私。将军在部队做了一辈子思想政治工作,以坚持原则、模范遵守纪律赢得部下的普遍敬重。这几年,社会上有些人利用权势搞不正之风、安插亲信和子女等等,将军对此特别反感。每闻这类丑事,他都要气愤地大骂一句:“不要脸!”将军说:“现在看来,这种干部最坏,他们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当年,将军的七个子女除钟德宁在北京工作外,其余的都按规定插队下乡、参军入伍,有的到北大荒落户。后来,远在各地的兄妹或复员或考大学才陆续回到身边,都就职于普通工作岗位,无一依靠过长辈权势。钟德宁说,在南京的三哥和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的四哥今年转业,都是依靠组织或自己联系工作。三哥三嫂至今两地分居尚未调到一起。
要论“关系”,老将军上上下下、军内军外的“关系”还真不少。他,是新四军的老人,在华东地区就不用说了,建国后,不少老战友、老部下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困难,都曾得到过将军的热心帮助。他对一些无职无权的老部下尤为关切,连治病、买药等事,他和夫人都尽力操办。“文革”期间,将军被隔离、批斗,夫人凌奔得知过去的老战友、华东几位省市负责人的子女因受父母株连而无家可归时,不顾自身患病,冒着风险,毅然收留了五六个“黑帮子女”,用母爱来温暖这些东躲西藏、惊魂未定的孩子。
然而,违反组织原则的事将军从来不做。德宁兄妹也都严格遵守“家规”,尽管他们因缺少父亲的“招呼”、“庇护”而升迁慢、调动难,但将军对此却无怨无悔。他说:“我历来主张,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只要孩子们不搞歪门邪道,就比什么都好。”
从50年代到80年代,环境在变,条件在变,人们的许多观念也在改变。然而,将军的“家规家法”却没有变。德宁兄妹不管是在京自立门户还是远居外地,都自觉以此来约束自己和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