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故事
① 写出尊师重道的两个历史故事
1、岳飞念念不忘师恩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但他非常好学,常在私塾窗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就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私塾老师周侗很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就免费收岳飞为学生。
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保国安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每逢单日习文,双日习武。还教会他射箭绝技,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岳飞不负师教,勤学苦练,文武双全。
后来他率军收复失地,屡建奇功,成为令金兵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安葬他。且在朔望(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外行军打仗。
还是驻扎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每次痛哭之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神臂弓”,射出三枝箭。岳飞说:“老师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
还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和武艺都传授给我,师恩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的。”
2、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聪颖好学,有次鲁国一位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
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六年。
3、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4、程门立雪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
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5、汉明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② 名人与老师的故事
程门立雪,毛泽东感恩老师
③ 不忘师恩的故事
1.程门立雪
在宋代,有一位名叫杨石的学者。他非常尊重老师,总是谦虚地学习。 “成门理学”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他尊重老师,努力学习。
杨石年轻时非常勤奋。后来,他是一名学者,他不想成为一名官员。他继续拜访老师的建议和学习。那时,程浩和承昊是全国两位着名学者。杨世贤是一名老师,学到了很多知识。四年后,程浩去世了。为了继续他的学业,他还转向郑老师。这时,杨诗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和尊重。
有一天,天空密布,大雪纷纷降临。午饭后,杨石请老师提问,并要求同学一起去成昊的家。守门员说,程浩正在小睡。他们不想打扰老师小睡,他们站在门外等着。
天空充满了鹅毛和雪,一天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飘在他们的头上,寒冷的寒冷,他们解冻了,他们还站在门外等着。
很长一段时间后,承昊醒了过来,才知道杨石和佑宇已经在门外的雪地里等了很久,然后告诉他们进来。
这时,门外的雪已累积超过一英尺深。
杨石对教练良好品格的尊重一直受到人们的好评。因为他能够尊重老师并谦虚地向老师寻求建议,学术界取得了迅速进展,后来成为了一位着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到他面前的人来到老师那里敬拜他,每个人都称他为“龟山先生”。
5.华罗庚
华罗庚,世界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