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的故事
① 有关六小龄童的故事
章金莱(六小龄童)家中门厅的墙壁上有一块“猴王世家”牌匾,这是冰心老人在上世纪90年代所题。至今,“章氏猴戏”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今年六小龄童已经55岁。这些年,他通过很多方式,苦苦寻找,却至今未发现“新美猴王”的接班人。“现在,章氏猴戏代表人物只有我一个人了。”他叹息道,“再这样下去,就慢慢地没有传人了。我感到责任更大了。”六小龄童不无忧虑。未来,谁来接过“猴王世家”的金箍棒?
百年四代“美猴王”
“自清末至今,章氏家族已经出现了四代‘美猴王’。我们家族史就是一部中国猴戏文化的缩影。”六小龄童说。
章氏家族是蒙古族的后裔。其祖先随着蒙古骑兵的铁蹄,从大漠黄沙的塞北,一路来到了隽秀轻盈的越国江南。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留在南方的蒙古人被贬为“堕民”,他们被集中居住,不能参加科举,不能进入上流社会,不能与一般平民通婚往来,不能随意迁徙。
在这样逼仄的生存通道里,做道士、小商小贩、吹拉弹唱的街头艺人,成为“堕民”们唯一的谋生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堕民”学会了演戏,甚至自创了戏派。“章氏猴戏”便是如此诞生的。
从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开始,“章氏家族”演猴戏便有了些名气。那时候,章廷椿还有个名号“活猴章”。每到农历节日,“活猴章”便会头戴木头雕刻的猴面具,光着脚,手拿锄棒舞起来,演猴戏。
到了祖父章益生这一代,“猴王世家”开始形成。章益生是浙江绍兴上虞道墟镇一个村民,除了在田里辛勤耕耘外,还经营着一家小灯笼铺。但他在农闲、逢年过节时都会参与演戏,演得最多的就是猴戏,以至于后来有了“赛活猴”的名号。
上世纪20年代,他向乡邻借了5块银元勇闯大上海,把大城市的服装、马鞭等戏剧道具,贩到当地小镇做起了戏业生意。积累一定资金后,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老闸大戏院”,并把所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开创了绍兴大班在上海的“基地”,打开了“绍剧”的上海之门。
章益生的儿子章宗义,即六小龄童的父亲,因6岁学艺,故名“六龄童”。章宗义自幼痴迷社戏,12岁登台,专攻武生,兼演武丑。他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博采众长。他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被公认为是绍剧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被誉为“南派猴王”。
1960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发行到7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奠定了章宗义蜚声海内外的“南猴王”艺术地位。多位中央领导观看后给予高度赞扬,毛泽东还写下了传颂至今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的名句。
2013年11月,89岁的章宗义获得了中国戏剧类最高奖项一“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今年大年初一(2014年1月31日),章宗义去世。
章宗义有11个儿女。在章宗义心目中,二儿子小六龄童(章金星)是最佳传人。章金星生于1950年,3岁即随浙江省绍剧团演出并从父六龄童、伯父七龄童(章宗信)学艺,8岁成为该团正式学员。
1957年12月15日,绍剧《大闹天宫》在上海演出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六龄童,给扮演小罗猴的章金星赐名“小六龄童”,并怀抱小六龄童合影留念。
小六龄童没有读过书,却极具天赋,能非常到位地理解剧情。从小他就会自己化妆。化妆师给他化一遍,他就会自己化。后来,演出时,各种猴子的造型勾脸,都是他自己化的。可惜,1966年4月13日,16岁的小六龄童患上白血病,离世了。
“嫁猴随猴”
1982年,央视筹拍《西游记》,导演杨洁给“南猴王”六龄童打来电话,六龄童向他推荐了六小龄童。试镜时,杨洁顾虑重重。看上去,六小龄童非常内向,不爱说话,和那个肆无忌惮的猴王形象相差悬殊。但是当他舞动金箍棒的时候,杨洁忽然眼前一亮……
《西游记》播出后,六小龄童的表演广受好评,被称为“几乎完美的演出”。他借此剧连获金鹰、飞天两项大奖,并当选第二届中国十大电视明星第一名。而电视化的猴戏表演,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章氏猴戏”。
自1988年首播以来,82版《西游记》在央视和卫视重播次数至今已累计多达3000多次,全世界重播率最多。该剧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六小龄童从此家喻户晓、名震中外,被誉为“当代美猴王”“国猴”“再世孙悟空”“天下第一猴”“猴圣”。而因为前后17年(1982年-1999年)完成一部世界名著电视剧《西游记》,六小龄童成为中国影视界第一位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人!至今,“章氏猴戏”在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章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猴王世家”。
在82版《西游记》拍摄时,六小龄童结识了担任场记的于虹,并与之相恋,成了“西游剧组”最大的赢家。
于虹至今不知道自己“是爱上了孙悟空,还是爱上了章金莱”。六小龄童说:“当时剧组明文禁止谈恋爱,而我当时已二十三四岁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何况于虹又是那么好的一个姑娘,于是便破了戒规……”
1988年6月12日,两人结婚。“婚礼非常简单,连婚纱照也没有拍。按现在的说法算是"裸婚"了。”六小龄童笑道。
刚嫁到章家,于虹感觉像来到了花果山,“怎么连卫生间里都是猴子举着金箍棒凶狠的照片,往往一个晚上都安睡不下来。”而现在,“嫁猴随猴”的她,也养成了收集各种猴元素物品的习惯。
1990年11月,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现在,24岁的妞妞在加拿大留学。“我女儿小时候,以为自己是孙悟空的女儿。现在不会了,她的兴趣在音乐方面,我不会勉强她学猴戏。”
“六小龄童只有一个女儿,或许是一种完美的残缺。我们不希望六小龄童成为"末代猴王"。新猴王的出现需要13亿人口的大部分观众来确定。”著名文学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冯先生说得非常有道理。就像维纳斯的手一样,我没有儿子,也是一种完美。如果我有一两个儿子,他们不一定能演好。你想啊,我11个兄弟姐妹里面,怎么就只有我和二哥演得好呢?”六小龄童对记者说。
“很多人觉得章氏家族专产"美猴王",别的地方产的都不正宗。真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我父亲早就说过,章氏猴戏不姓章。”
难寻“新猴王”
上世纪60年代,万籁鸣导演了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广受好评。“片中孙悟空那野性、神情、状态,多么到位!为什么传神?制作前,万籁鸣先生要求所有的制作人员包括画画的年轻人,全部都要懂中国的戏曲文化。”
六小龄童拜访过万籁鸣先生不下十次,万籁鸣给他讲过的一句话,让他铭记终生。“我的卡通片为什么成功,因为我在戏曲的基础上,卡通化了。”
“我怎么成功?我就要演成‘电视化的美猴王’。电视和戏曲中的美猴王不一样,但是都来自戏曲。孙悟空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七情六欲,中国戏曲都会告诉你。”六小龄童说,“然而现在有的年轻人,对戏曲了解太少了,沾上毛,拿起棍子后,乍一看,哎哟,还不错,真像孙悟空,但是一动起来,完了,你就露馅儿了。”
这些年,六小龄童在绍兴办过学校,在上海开过班,甚至到歌舞团、杂技团、学校去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能够接班的好苗子。2000年,他在上海创办了六小龄童艺术学校,但终未找到中意的人选。“现在,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最希望通过电视选秀的形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以筛选方式,找到‘新美猴王’。”
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可以接过“金箍棒”呢?“我希望这个孩子的素质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演猴戏,他的人文素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个人道德、生理条件、高矮胖瘦、机灵程度等,都非常重要。”六小龄童说,“170cm左右最合适。因为站直了可以高一些,蹲一蹲显得矮。其次,脸型要狭长且偏瘦一些,眼睛要大一些,机灵一些。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要有艺术追求,人品差不行,只是为了玩而去演猴戏也不行,要把猴戏当作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