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京剧名人故事

京剧名人故事

发布时间: 2024-11-09 10:51:12

㈠ 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

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他所创作和演出的曲目很多都被奉为经典,而梅兰芳也因为出色的成就而被中内外友人所熟知。

梅兰芳是京剧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表演艺术家,他完成了京剧的一个巨大转变。将京剧旦角、也就是青衣的表演艺术推向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京剧旦角的表演空间,丰富了京剧旦角的表演手段,使京剧旦角的剧场魅力、对观众的吸引力达到了顶峰。

㈡ 关于梅兰芳的勤奋故事

故事内容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
天资的欠缺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见影。
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於成了着名的京戏大师。

拓展资料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㈢ 京剧名人与他的介绍

金少山是著名京剧演员金秀山之子。幼年随父学艺,在继承父亲铜锤唱腔基础上,吸引了架子花脸的唱、做,突破了两者严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方面也较一般铜锤花脸细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侯喜瑞八岁入科班,后又拜名净黄润甫为师,得其真传。他能融合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称侯派,表演矫健、细腻,注重形式美,并坚守“懂剧情、懂戏理、懂戏词”,“发于内,形于外”的原则。唱、念口劲严谨,字韵准确,能根据本人嗓音条件,常用炸音、沙音、立音唱法简洁大方,讲究顿挫、收放、字字真切。他武功精湛,做功身段边式利落,层次分明,继承了黄润甫善用“大功架”的特点,利用长腰、立腰等弥补身材瘦小之不足。侯派脸谱细致、干净、形象生动,自成一家。

郝寿臣功架子花脸。他在二百多出戏中扮演过主要和次要角色。郝派艺术唱、念韵味浑厚,工架精美,表演浑然一体。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对架子花脸表演艺术有很多革新创造。 郝寿臣还创造了鲁智深的螳螂眉、和尚眼,粉红双颊脸谱和坦胸裸腹的扮相,突出了豪爽朴实的“花和尚”的形象。

袁世海工架子花脸,科班出身,又得到他的老师郝寿臣传授。他在发展念白、做工、表演和武打艺术的同时,锻炼出一条浑厚、瓷实的嗓子,发展了架子花脸的唱工艺术。 袁世海对历史人物有精辟的见解,进行了细腻的琢磨。他善于把生活的语言提炼成艺术的语言,鲜明地表达了历史人物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气质。他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唱工和念白,配合身段和表情,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张飞、鲁智深、李逵、廉颇等众多历史人物的净角艺术形象。

裘盛戎是著名净角演员,他是铜锤和架子花脸两门抱,以铜锤为主。其父裘桂仙也是著名的花脸演员,裘盛戎从小随父亲学艺,后又入科班,他嗓音既有高昂,激越的一面,又有迂迥委婉的一面,刚柔并济。他能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从表现人物出发,在词义、字声和韵味方面下功夫,塑造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都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裘盛戎的唱腔主要特点是“以情带声,以韵取胜。”在他之前京剧花脸的唱腔,主要是讲究声音洪亮,就是所谓“实大声宏”。这种唱法,具有豪迈、朴素的特点唱腔见棱见角,古朴平直。是以声为主、韵味居次的一种唱法。

裘盛戎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能博采众长,经过不断钻研,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裘派”唱腔。他创造的唱腔继承了净角传统唱腔,雄浑豪放的风格,又融合了老生、青衣唱腔中低迥婉转的抒情特色,形成了韵味醇厚、含蓄细腻的风格,把花脸唱腔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几乎是“无净不学裘”。裘盛戎的艺术成就,为京剧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㈣ 著名京剧表演名人故事

叶盛兰,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人,1914年生于北京,1978年病逝。叶盛兰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叶中定曾经是四喜班的花脸台柱。父亲叶春善是著名的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科班的创始人之一,终身担任富连成的社长。叶盛兰是他的第4个儿子。

叶盛兰9岁时遵奉父亲的意思进入富连成科班,初学旦角。虽然基本功和表演技巧都不错,但由于他缺少柔媚的气质,在萧长华等明师的建议下,他父亲及时的让他改学小生。后来,他以小生挑班以后,还以反串的性质演出过《木兰从军》、《南界关》等旦角戏。

叶盛兰的小生戏,在科班时,得到过张彩林、萧连芳、曹心泉、萧长华等优秀教师的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点很高。而且,叶盛兰的性格坚毅,练功学戏特别刻苦。

叶盛兰的武小生戏特别得到他的姐夫茹富兰的悉心传授。茹富兰也是出身富连成的著名小生和武生艺术家。他的表演以规范严谨而著称,叶盛兰向他学的《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等戏,奠定了他以后成为文武全才艺术家的重要基础。1930年,叶盛兰在科班毕业,行话叫“满科”。他一面留在富连成科班的学生剧团里演出,这在当时叫“效力”;一面拜当时的小生泰斗程继先为师,以求深造。《群英会》、《临江会》、《借赵云》、《奇双会》、《打侄上坟》、《贪欢报》、《蔡家庄》、《玉堂春》等戏都得到老师的真传。特别是《群英会》的周瑜,这出戏叶盛兰在科班时就跟班内的总教习、名丑萧长华老师学过。萧先生虽然是丑角,但是却是一位生旦净丑行行精通的奇才,他把当年观摩“同光十三绝”之一徐小香的心得体会传授给了叶盛兰。而叶盛兰拜程继仙为师后,又学到了程派《群英会》许多独特的表演。其中“舞剑”、“抚琴”的表演就是程继先与武净名家钱金福共同研究创造的。它不仅显示了繁难的技巧,而且形神兼备,从琴声剑影中渲染了周瑜的性格和咄咄逼人的气势。

1931年秋天,叶盛兰开始正式搭班。首先是应马连良的邀请,搭入“扶风社”。除了与马连良合作演出《群英会》、《八大锤》等戏以外,还在《四进士》、《春秋笔》、《串龙珠》、《火牛阵》等戏中担任配角。同时,他还与小翠花、华慧麟、言慧珠、吴素秋、李玉茹、张君秋等旦角合作,其中与章遏云的合作达十年之久。演出了大量小生、旦角的“对儿戏”。

1945年,叶盛兰成立育化社,开创了京剧以小生挑大梁的先例。先后排演了全部《周瑜》、全部《罗成》、全部《十三太保》、《水淹下邳》、全部《吕奉先》等剧目。1951年叶盛兰参加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是第一个带领私人班社加入国家剧团的。1955年担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

他与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合作创作了《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周仁献嫂》、《九江口》,与其它名家也合作排演了《西厢记》、《赤壁之战》等剧目。正在他艺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却受到某些权要人物的迫害。1958年,在“反右运动”后期被戴上右派帽子。后来迫于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和在观众中的声誉,1959年初有关方面只得准其恢复演出。但是,艺术创作却受到很大限制。1978年12月,叶盛兰去世后,他的所谓“右派”问题才得到彻底改正。

叶盛兰的传人除了他的次子叶少兰以外,还有李元瑞、茹绍荃、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朱福侠等。再传弟子也遍布全国,当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宗法叶派。叶派对京剧小生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的突出贡献。

叶派的表演善于运用高难、繁重的程式技巧,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观众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他在《打黄盖》这折戏里,运用各种翎子功及身段表演表达周瑜对诸葛亮的忌恨心理,就是十分生动的一例。

热点内容
有蚌的成语 发布:2024-12-22 18:51:51 浏览:225
成语鸡狗云 发布:2024-12-22 18:48:36 浏览:769
图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4-12-22 18:29:22 浏览:158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发布:2024-12-22 17:48:26 浏览:366
成语败什么 发布:2024-12-22 17:22:40 浏览:833
公孙胜的故事 发布:2024-12-22 17:11:25 浏览:248
成语较难 发布:2024-12-22 17:00:03 浏览:391
听张震讲故事 发布:2024-12-22 16:49:28 浏览:88
命的成语 发布:2024-12-22 16:26:32 浏览:478
以短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12-22 16:10:41 浏览: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