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数学
『壹』 故事中的数学阅读体会三百字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打开《故事中的数学》这本图文并茂的书,一个个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了进来。
先来看看书中的七个章节吧,傻小子用数学、小说中的数学、笑话中的数学、成语中的数学、俗语中的数学、童话、寓言中的数学和计谋中的数学。哎呀,我都快读得喘不过气来了,原本以为数学只在我们的课本上,原来,它无处不在呀!细细读了之后,才发现里边的题还真够难的,好多我都不会算。就拿成语中的故事来说吧,《鹤立鸡群》不但告诉我们这个成语的意思,还幽默的引出薛仁贵“鹤立鸡群”被王宝钏一眼相中的故事,接着又由抛绣球这件事引出某大国公主抛绣球选对象,仪式如下:公主17岁,在适合的求婚者中选出10人,围着公主站一圈,由公主选一人做起点,按顺时针方向,数到17的这个人即被淘汰,如此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就是公主的丈夫。你能算出来吗?这位公主采取实验的办法,用十枚金币代替活人最终使自己如愿以偿。
怎么样?不简单吧?这些题呀,每一个都把我给难倒了,我这才知道,自己的知识太少了。其实,数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和生活中的人文景观,天文气象,金融理财等方面的知识有许多不解之缘。正如书的编者所说:“某一学科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数学这门工具;数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下面,我想把有关专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呈现给大家: 做这些智力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人的思维方法。使我们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质,从纷繁的因素中找到事物变化的主要原因,使事物呈现出条理性。
《故事中的数学》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哦,多看这种书对我们的智力开发是很有效的,我建议大家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相信大家一定会成功的!!!
一切发现、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但是,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单纯看教科书、听老师讲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思维方法是抽象的,它不像1+1=2那么简单,只有通过自己的想像,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失败,才能逐步形成。多做一些有趣的智力题,对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非常有益
『贰』 短的数学小故事 4个
①我乘坐的双层巴士中,1层连我在内一共有25名乘客,售票员告诉我2层的乘客人版数是1层的40%。那权么这辆车上总共有多少人呢?
②有只猴子从森林里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搬回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往前走1米要吃1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蕉?
③如果让你掷两颗骰子24次得到一个“双六”,你觉得可能性大于50%吗?
④有A、B、C三人。
A说:“我有1个哥哥,3个妹妹。”
B说:“我有2个哥哥,2个妹妹。”
C说:“我有3个哥哥,1个妹妹。”
实际上这3人都同为兄弟姐妹,那么他们兄弟姐妹总共有几人呢?
另附答案①、37
②、25
③、17世纪时,一个热衷赌博的法国贵族安东·戈姆伯·切维利尔·德·梅尔怀疑赌博的机会一直不利于他。于是他写信把自己的怀疑告诉了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和皮埃尔·德 费马。他们发现,掷24次得双六的概率是35/36的24次幂,大约是0.49。这意味着玩很多次后总的来说是输的。戈姆伯的小要求标志着概率论的诞生。
④、6
『叁』 五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
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2、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3、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4、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5、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