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传奇故事
『壹』 关于,三角演义中关羽的一生的传奇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朋友无不为这两句歌词感慨万千,桃源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英雄事迹着实让人泣。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其中的关二爷关羽则成为了这个乱世中最显赫最让人们崇拜的英雄,究竟这些传奇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历史?我们为此采访了《中国国家地理》的有关专家……
神化的关公
关羽在《三国演义》的1200个人物里立意是最高的。但作为历史人物,关羽在正史《三国志》中得到的评价却并不高,他怎么也不会料想到,千年以后,他会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祗。不但使刘备、曹操、孙权这些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黯然失色,连文圣人孔夫子也退避三舍。关羽生平足迹所到之处,遗迹成林。未涉足之处在他身后,纪念遗迹也如雨后春笋。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更是成为中华文化中舍生取义、神勇盖世的的典故……>>>查看全文
虚构的力量
作为艺术形象,关羽在《三国演义》的1200多个人物里立意是最高的。由于罗贯中集大成的塑造,使得关羽成为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忠义化身,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深入到了人们的心灵深处。人们更喜爱这种创造出来的“真实”,而不去管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其地。这便是虚构的力量。
《三国演义》里写关羽辞曹之后,先后经过五个关隘: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黄河渡口,因未向曹操讨取通行证,受阻而不得已杀了六员曹军大将。关羽是如何“奔先主于袁军”的,史书上没有记载。>>>查看全文
地理的错误
这道残存的夯土城墙便是“吕布城”遗址,城墙是西汉成皋城的西墙,传说由于吕布率兵驻扎过此城。《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使这里成为一方名胜。历史上有吕布其人,但并无与刘关张交战的故事,这里是典型的附会《三国演义》的产物。但历经千年,已成为民众心理的结晶物。
而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发现了关羽从长安出发是个明显的错误,就将关羽辞曹的起点从长安改成许昌,但仍保留了“灞陵挑袍”的故事。>>>查看全文
移花接木
关羽从许昌辞曹,曹操追至灞陵桥赠袍,关羽在桥上用刀挑袍披在身上的旧袍之上。图中的灞陵桥,传说是当年这段情意殷殷佳话的遗址。实际上许昌灞陵本来叫做“八里桥”,并非长安城外“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地。因为罗贯中的“张冠李戴”及《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后来许昌的“八里桥”也就改名成为了“灞陵桥”。
除此之外,使关羽名动天下的“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一直被认为是经典之笔,可惜这也不过是罗贯中无数“移花接木”内容之一。>>>查看全文
『贰』 《三国演义》有关“关羽”的传奇故事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关羽——温酒斩华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十分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
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但是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2)关羽的传奇故事扩展阅读
关羽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