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9-22 13:31:03

1.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在乎乐器的价值,要感受乐器带来的音乐的内涵吧。

2. 摔琴(小提琴)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要看表面,要看内在!小提琴嘛,要看的是音乐,而不是价格!!这才是他的正真用处!!做人也是的要注重内在而不要注重外在!!!!!!

3. 小提琴的故事

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中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

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 阿玛蒂(Andrea 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

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 P. 玛基尼、N.阿玛蒂、A. 斯特拉第瓦利和C. 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

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

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a)。

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3)摔坏小提琴的故事扩展阅读:

小提琴起源:

谈到的起源,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设计者的艺术观点和技术方法。现代的数学是技术学的工具,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是艺术的启蒙。

比例和序列是美学研究的要素,并且为所有的艺术家所采用。大师级的小提琴制作者,不仅仅是个方法学家,而且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小提琴的整体协调和一致主宰着整个设计。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认为是由许多弧形线条构成的,用圆弧可以近似地画出小提琴轮廓的草图,但也并非都是圆弧。原始设计者先用圆规画出各段相联的弧,再用艺术的眼光修正和弯曲成最终形状的弧线。

用笔和刀在制作时修改图样,修光修滑一条由足够数量的圆弧所构成的曲线。小提琴顶部和底部的曲线,就是采用经典的设计桥拱的方法设计的,也有人认为像篮子提把的形状。琴板弧度的形状像垂链线,旋首则是仿照古希腊柱子上优美的螺旋形设计的。当然,除去使用圆弧之外,也可能采取一些其他的线条。

4.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相关事例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秦 牧

从前读日本作家编的《欧美逸谭》,记得有一个关于音乐家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文艺复兴时期有好些精美的小提琴流传下来,价格很高。一次,有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奏,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听众,为了想看一看那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
音,也跟着爱好音乐的人蜂涌而来。
高朋满座,小提琴手开始演奏了,那具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了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但是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具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过身来,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击一下,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了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打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所以要这样做,是要使大家知道音乐之妙,不尽在乎乐器的好歹,而在乎使用乐器的人。现在,要以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同时,观众就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着演奏者的技艺了。
正象“伯牙碎琴”是个封建社会的故事一样,这是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故事。这样一桩事情的发生,也可能包含有主办音乐会的人的宣传伎俩等等因素在内,这且不去说它。我感到值得寻味的是:用一把极其普通的小提琴,奏出了和异常名贵的小提琴互相媲美的音乐,这才是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
如果把这道理引用到文学中来,可以说,高明的作家应该有这样的本领:不仅在刻划荡气回肠、声情激越、矛盾尖端或者异常优美动人的事物时,有一种巨大的吸引人的魅力;就是在描述极其平凡的事物,高潮还没出现,剥箨未曾露笋的时候,也能够处处引人入胜,——就正象那位小提琴手用一把普普通通的小提琴,也奏出了极其优美的音乐一样。
高潮的、强烈的地方,事件本身已经异常吸引人了,这个时候,老实说一句,文字技巧平凡一些也并不会怎样露出破绽,唯独在叙述极其寻常事物的时候,要使人们也心倾神驰、获得美感,就格外需要艺术上的功力。
有一些不够好的小说、散文之所以使人感到乏味,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常常也在于:每当这些小说散文的情节高潮未曾涌现之前,它的叙述总是使人感到沉闷、困倦。怎样使平凡的事物显出光采,艺术语言上处处充满魅力,是一件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事情。
许多大师的著作里面蕴藏着无数珍贵的艺术技巧,这里面有一项就是:在描述平凡事物的时候,全神贯注,把平凡变为卓特。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饱满的形象、智慧、感情,把那一切平凡的事件都“点石成金”了。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在正菜未曾端上来之前,这些精神食粮的烹调大师捧出来的小碟腌菜,色、香、味已经够诱人了。
在戏曲表演上,艺人们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是很懂得“平凡处绝不可放松”的道理的。各地的戏曲谚语,有许多都着重阐明了这一点。例如:演戏一事,唱工的重要是不待说的了,——就正因为这样,“看戏”才被人叫做“听戏”。为了防止艺人重歌唱而轻视念白和做工,有许多“戏曲谚语”就适当抑低了唱的地位,而谆谆劝告演员们要重视“看似平常”的念白和其他方面的功夫。这就是“千斤白,四两唱”三分唱,七分打(打击乐)”“一引二白三曲子”“讲为君,唱为臣”那一类戏曲谚语所以流行于不少剧种间的缘故。
如果有这样的演员,当没有轮到他唱做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表演处于“平凡阶段”的时候,他只是有气无力、没精打彩地站着,等到“戏”来了,他才精神抖擞,施展出浑身解数,这能够说是好演员吗?不,不能。
如果有这样的作家,他写作品,只在“精彩之处”、“骨节眼的地方”才着意作艺术加工,而在叙述平凡事物的时候,却文笔沉闷,流于平庸,这样的作品能够说是完美之作吗?我想:也不能。
这正是那个摔坏小提琴的故事,由于包含了某种正面的意义,才予人以较深印象的原因。
选自秦牧的《艺海拾贝》

热点内容
黑的成语 发布:2024-09-22 15:50:06 浏览:938
形容进步很大的成语 发布:2024-09-22 15:18:45 浏览:230
形容沉默的成语 发布:2024-09-22 14:41:58 浏览:744
名言警句成语 发布:2024-09-22 14:21:26 浏览:198
腐草为萤的故事 发布:2024-09-22 14:01:21 浏览:303
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发布:2024-09-22 13:31:03 浏览:955
关于牙的成语 发布:2024-09-22 12:36:42 浏览:275
2分钟英语故事 发布:2024-09-22 12:34:13 浏览:851
寒山拾得的故事 发布:2024-09-22 12:25:31 浏览:246
赞美的成语 发布:2024-09-22 12:24:42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