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戏曲小故事

戏曲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7-09 03:10:33

❶ 两则戏曲故事

《香罗带》又名《三疑记》、《拾绣鞋》。(越剧剧目)
明代,浙江乌程守备唐通,奉命往杭州校阅军马,留妻林慧娘与子唐芝在家。唐芝之师陆世科偶染感冒,唐芝以母之罗带捆缚锦被送与先生御寒发汗。唐通返家后,往陆世科处探病,见林慧娘罗带,疑妻不贞,勒逼林慧娘夤夜往叩陆世科房门,以试其奸情真假。陆世科斥林慧娘淫奔,拒不启户,留书辞馆而去。唐通疑虑既释,再次别家,途宿黑店,将店主宋名杀却。时值军令催行,仅携去宋名之首级,而将衣裳、马匹遗落店中。次日为地保所见,误以为唐通被害,报官后,知县王三善命传林慧娘前来认尸。地保至唐家,恰值唐通表弟杜之秩前来借贷,杜之秩知唐通外出,乘机调戏林慧娘。地保见状,错疑二人有染,想从中敲诈,林慧娘怒责之,地保恼羞成怒,将二人扭至县衙,诬陷林慧娘因奸谋夫。知县王三善未便妄决,暂将慧娘等寄监待审。陆世科辞馆赴试,金榜高中,出任浙江巡按。调审林慧娘一案时,因忆往事,臆断林慧娘情实无屈,遂将二人判斩。王三善力阻无效,暗遣二差往唐家中捉拿可疑之人,以雪冤狱。适唐通功成返里,为二差误捕。公堂之上,唐通向陆世科说明往事,林慧娘之冤始得昭雪。

钗头凤(越剧剧目)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❷ 著名一些的戏曲故事

1、《宇宙锋》

秦二世时,赵高、匡洪一殿为臣且是儿女亲家。赵高专权,匡洪不满。赵高遣人盗匡家所藏“宇宙锋”宝剑,后持剑行刺二世以嫁祸。二世震怒,抄斩匡门。

匡洪子匡扶逃,其妻赵艳容回赵家独居。秦二世胡亥见艳容貌美,欲立为嫔妃。艳容既恨父亲诬陷匡家,又恨二世荒淫无道,断然拒绝。在使女哑奴(有剧为哑乳娘)的帮助下,赵艳容假装疯癫,以抗强暴。

2、《玉堂春》

官家子弟王景隆与名妓苏三誓偕白首,因金尽被逐,潦倒关王庙。苏三得悉,赴庙赠金,使王得回南京。后鸨儿将苏三卖给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

沈妻皮氏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解至太原三堂会审,主审官恰为巡按王景隆,遂使冤案平反,王、苏团圆。

3、《长坂坡》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杀回乱军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七进七出,视曹军百万之众如同草芥。曹操传令活捉赵云,赵云就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4、《群英会》

曹操谋士蒋干,与周瑜故交,请求过江劝降。周瑜将计就计,盛会隆重宴请诸将和挚友,号称“群英会”。席间歌舞欢庆,相邀蒋干共眠,旋即详装酒醉,暗将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书信置于案头。

蒋干劝降不果,万般无奈,趁周瑜“熟睡”之际,翻阅文案,“偶遇”此信,大为惊恐,连夜返回江北,告知曹操。曹操即刻斩了蔡、张两人。周瑜暗喜曹操中计,除去了谙熟水战的将领。

5、《花木兰》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❸ 有关戏曲的故事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❹ 收集戏曲名家的经典故

戏曲名家名旦学艺经典小故事

京剧大师梅兰芳摔盆学艺
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吃惊老觉得不够理想,尽管他多次揣摩,反复试验,总不能将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发出一声巨响,她必然会大吃一惊,一个女人吃惊的神态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么?于是,他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咣当”一声巨响,妻子被吓得惊叫了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
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巧妙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

京剧大师程砚秋学艺签下“卖身契”
家道败落,缺衣少食,给幼小的程砚秋的心灵留下创伤。他很懂事,不大爱说话,能体谅母亲的难处。因为穷,他只念过一年私塾。
母亲动了让儿子学戏的念头,又怕儿子太小受不了学戏的苦,就同儿子商量。程砚秋既懂事又倔强,知道自己不是梨园世家,人家要能收做徒弟已是万幸,家里就能少一个人吃饭。至于受苦,他倒不怕,说:“人家受得了,我也受得了。”此外,他小时候看过不少名角的好戏,从心眼里喜欢,也真想去学戏。
一天,母子俩换上干净的衣服,凑钱打了送礼的蒲包,跟着花脸邻居从天桥经虎坊桥来到骡马市魏染胡同荣蝶仙家中——这是给程砚秋找的学戏的师父。
荣蝶仙是唱花旦、刀马旦的,在清末陆华云先生办的长春科班坐科学艺,与故去不久的“活关公”李洪春是同门师兄弟。此时,荣蝶仙二十多岁,正搭班唱戏,同时也带几个徒弟。他见了程砚秋,上下打量了一下,觉得模样不错,是个唱戏的坯子,就说:“这孩子还不错,我收下了,让他家里人立‘文书’吧。”
母亲在犹如卖身契的“文书”上画了押,含着泪叮嘱儿子:“要孝敬师父、师娘,要好好学戏,记住,说话要谨慎,不要占人家便宜,尤其在钱财上,更不能这样。”砚秋边听边点头,母亲忍泪一狠心扭头走了。

京剧大师荀慧生幼年被卖到戏班学戏
荀慧生幼年曾随父母流落天津,由于生活所迫,被卖给天津小桃红梆子班学戏,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天启老艺人作为手把徒弟。1910年荀慧生随师父到北京,使他有机会接触一些戏曲名家。1913年荀慧生由于嗓音倒呛,由唱梆子改唱皮黄。1917年荀慧生十七岁正式出师,第二年开始专门演出京剧,并与梅兰芳、程继先首次合演。

豫剧皇后常香玉学艺艰苦
1923年秋天,常香玉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豫剧艺人,但后来因为嗓子出了毛病,就在戏班里打杂。常香玉小时候跟着母亲要饭度日。1932年,父亲为了让她不做童养媳,把9岁的她领上了戏台。
父亲认定“戏是苦虫,非打不成”这句话,经常把常香玉打得皮开肉绽。经过近乎残忍的磨练,常香玉没有让父亲失望,最终在舞台上崭露头角。1935年腊月,常香玉随戏班闯荡开封,不久便在戏班里唱起了压轴戏。为让香玉积累舞台经验,父亲让年幼的她参加各种演出,什么角色都演:小生、武生、丑角……就这样,年仅12岁的香玉已小有名气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就有身价了,一个月能挣8块大洋。”
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越剧名家吕瑞英历经坎坷 “三考”出身
吕瑞英童年从艺,迄今已有四十年舞台生涯。早年,她曾经历坎坷艰难,饱尝过人间辛酸。1932年,她出生在上海。万恶的旧社会造成她家庭的不幸,迫使她从小离失父母,成了孤儿。八岁那年,她两次被卖,后来落脚在一户姓吕的人家。养父是做跑乡生意的小本经营者,养母也是苦出身,当过童养媳。由于生活拮据,吕瑞英只读了半年书,九岁就和姐姐惠英一起,被送去学艺。她们的开笔师傅是越剧男班老生盖月棠。由于吕瑞英聪慧,机灵,耳音好,板眼准,加上她勤奋好学,因而深得老师的赞赏。
根据吕瑞英宽亮甜润的嗓音和雍容端庄的扮相,师傅开始要她学小生,而让她那身材比较瘦小的姐姐惠英唱旦角;可是后来考虑到惠英嗓音偏沙,不宜唱旦,于是又改成姐唱生,妹唱旦,拼作姊妹档。“串红台”时,不少学生听到开场锣不敢上场,有的硬是被老师撩起门帘推出去的。可她们姐妹俩人小胆大,思想没有负担,再加平时练得熟了,所以,她俩的《十八相送》演得十分逗人喜爱。从此,两姐妹被正式收留在戏班里,开始边学边演。这期间,吕瑞英学会了《武家坡》,《梅龙镇》,《玉莲环》,《投军别窑》等不少戏。为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她一早就起来练武功,吊嗓子,以庙里的廊柱作支撑练习拿顶.竖起拜垫练飞腿。象抢背,小翻,倒扑虎等许多武招,她都曾一丝不苟地学过,练过。
吕瑞英从小性格倔强,有股子锐意进取的毅力。进科班学戏后,她养母曾不止一次地对她说:“要好好学,学勿(不)好再卖脱(掉)侬(你)!”这话对吕瑞英刺激很大,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极深的创伤。她既感到屈辱,也感到有压力,非争这口气不可。她决心学好一技之长,借以自立,养家糊口。为了把技艺学到手,她不但文武兼学,而且随处比别人多长一副心眼,随时留心看,注意听,用心学,用功记。如《玉莲环》中“白赛花祭夫”那段三上香,就是她分几次一节一节偷学采的。
吕瑞英十一岁那年养父病故,家庭负担全部落到她们姐妹身上。从此,她们母女跟着剧团辗转在杭嘉湖一带演出。在几年草台班、水路班游艺生涯中,她尝尽了旧社会艺人的艰难辛酸。当时,虽然她和姐姐惠英已经担任了团里的主角,但是待遇却很低,除了一家人吃饭,每月只能领到一点儿肥皂,草纸钱。有时水路班船开出去,没有地方演出,一天就开一顿饭,她养母只好上岸到乡下去讨饭,讨着后端回船上一家人分着充饥。那年月,她一件棉袄要穿四季——冬天御寒风,春采做夹袄;两三年穿下来,棉絮所剩无几,夹衫拼补成单衫,单衫再改作短袖夏衣,短衣破得不堪再补丁,就缝制成鞋垫。那年月,她们经常要熬通宵唱“两头红”,睡的是破庙祠堂,茅棚柴房,地铺上的被子往往潮得能渗出水来。几个月不洗澡是常有的。因此,戏班里的姐妹们几乎不是手脚生疮,就是害眼病。有一次,吕瑞英接连十个月患“红眼病”,不但无钱医治,还要每天坚持熬夜演出。手脚生着疮流着脓上台开打,伤处疼痛钻心,也不许皱一下眉或哼一声。还有一次,她患了好几个月的疟疾,每天打一阵“摆子”发一阵热。可即使这样发着高烧,她为了生活,依然必须每天咬着牙化妆登台!正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吕瑞英磨练出奋发向上的不屈意志,磨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
十四岁那年,吕瑞英辗转回到上海,先后参与几家小剧团,在边缘小剧场演出。1947年,她进了竺水招为台柱的云华越剧团,担任三四肩花旦。由于她埋头苦学,技艺日进。有次,头肩花旦戚雅仙嗓子失润,她一夜之间就把戏背热,顶上了角色。从此,这位毛头姑娘逐渐在上海崭露头角。1949年,她转到了东山越艺社。范瑞娟,张桂凤等几位大姐一谈起她这段经历,都说忘不了她第一次到来时那怯生生端坐在角落里的文静端庄,淳朴可爱的形象,虽然说她当时人还小,演出《劈山救母》时,她扮演的王桂英扑倒在范瑞娟扮演的刘彦昌身上,两人足足相差半个头,可是这位聪慧、内秀,不多讲话的小姑娘,以其良好的表演气质和一丝不苟的勤学精神,赢得了大姐们的信任。她很快由三肩旦升到了二肩旦,并在观众中逐步扩人影响.赢得声誉。这期间,她除了舞台演出,还频繁地到电台播唱,听众点什么戏,她唱什么戏。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等众多流派,她都学都唱。这为她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由此可见,吕瑞英从学艺到登台,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正是一步一个脚印从舞台上“滚”出来的。所以,有人说她是“三考出身”,这话很有道理。

锡剧泰斗王彬彬无奈学艺求生存
王彬彬小时候家里穷,父母身体都不好,后来姑妈把他带到上海,11岁那年,花了几块大洋他拜了先生。从那以后,他就和锡剧艺术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当时王彬彬拜的这位老师是苏州人朱仲明,是上海先施公司(私人剧团)的滩簧艺人,王彬彬跟他学了6年艺。在这段学艺岁月,唱念做打样样要学,老师非常严格,只要稍微不满意就会拿起“家伙”打人。在旧社会,艺人只有吃苦才能出头,王彬彬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也把这个道理落实到每一天。
那时候,不论寒暑,王彬彬天天到湖边或者空旷的地方喊嗓子。凭着不懈的努力,王彬彬在6年时间里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此拉开了他辉煌的演艺生涯。
亲历锡剧的黄金年代王彬彬19岁红遍沪上,在江浙沪一带有了很强的影响力。当时他演到哪里,那些戏迷们就跟到哪里。
那个年代,锡剧还被称作滩簧,形式上采取的还基本是幕表戏,当年一出戏可以像今天的连续剧那样,一唱十天半个月,没有固定的台本,导演跟演员说好戏之后,演员就要靠自己的发挥来把戏演下去,有时候演员唱着唱着就把台下的给唱哭了,那一代的人,即使没本子,也照样镇得住场,而王彬彬就是其中的代表。
锡剧的黄金时期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二三十年间,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锡剧市场依然相当旺盛。

北方昆曲剧院当家花旦王瑾六年学习艰苦路
1982年的秋天,经过一个暑假的严格考试,王瑾考上了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和她一起入学的共有40个11岁左右的孩子,学习昆曲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是体力意志心灵的磨砺和锻炼。那时学习条件很艰苦,15个女生住在一间大屋里,层层叠叠的上下铺几乎占据了宿舍里的所有空间,而就是在这间狭小局促的宿舍,王瑾整整生活了六年。除去艰苦的生活条件,真正学习起昆曲,对于这些根本不知道昆曲为何物的孩子们,才是更大的挑战。小时候在少年宫也只知道京剧,但昆曲真的没听过。也就是从进入北昆剧院学员班的这一刻起,紧张、忙碌的六年学习戏曲艺术的生活开始了。他们每天六点练早功,上午学习腿工课,身训课,下午学习把子功,晚上学习文化课,那时没有双休日,每周六天学习,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她们15个女生围坐在一个长条桌边,由李倩影老师、沈世华老师分别带着大家拍曲子,就是这样她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拍曲子,学身段,练毯子功、腿、把子功等为以后学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转眼到了第三学年开始学习昆曲剧目,她学习的开蒙戏是李倩影老师教授的《西游记·胖姑学舌》,后来又陆续学习了花旦戏《孽海记·思凡、下山》、《牡丹亭·春香闹学》、《钗钏记·相约、相骂》等花旦剧目。
到了第四学年,就在王瑾一步步朝优秀的花旦演员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遭遇了她戏曲表演生涯的一个关口——变声期。如果不能成功地度过这个关口,王瑾很可能就要被迫放弃花旦这一行当。一般来说女孩子的变声不太明显,而且时间短。可她不一样,她说当时说话都是“劈”音,嗓子总是哑的,这时就有老师提议叫她改行学习老旦,已故的刘征祥老师听到这件事就找到班主任说:“你们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她哪点像唱老旦的,不能说孩子在变声期就胡乱改行。”也就是刘老师的一席话王瑾才又继续在花旦组学习。她说现在想起此事也是一种痛苦,那时她天天盼着嗓子能尽快好转,并且加倍的用功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没有白白努力,期末的时候她的嗓子好了,并且还向文化局领导汇报了本学年的学习剧目。第五、六两年,她与张毓文老师学习了《青冢记·昭君出塞》、《渔家乐·刺梁》、《烂柯山·痴梦》等青衣剧目。1988年王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挥别了那痛并快乐着的难忘学习时光。

沪剧王派创始人王盘声学艺“无意栽柳柳成荫”
人们总以为,创造自己艺术流派的那些著名演员,即使不是天才,也是天资聪明,才高八斗。其实不然,创造了沪剧王派艺术的王盘声当初学艺时不仅不显山露水,而且给人感觉木讷寡言,干什么都慢吞吞的,一点也没有那种机灵劲儿。学了几个月,一天先生想考考他,让他随便唱几句。谁知他涨红了脸,扭捏了半天,连一句也没唱出来。先生叹了口气,说:“算了”。他把胡琴收起来,不要求王盘声唱了,从此也没有再教过这个学生一句戏。团里一个拉琴先生看在眼里,说我算是看死他学不出山,要出山除非民国八十八年(即五十年后)。那时不要说别人,就是好脾气的先生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别人学生意三年,王盘声学戏学了六年,也没有学出来。只能演演小角色,跑跑龙套,连比他后进山门的几个师弟也大步流星,一个个超过了他。
实际上王盘声并非傻孩子,他不多开口,心里有自己想法。过去申曲小生分施派和文派两大系列,他先生陈秀山是施派传人。演唱高亢清亮,完全是施派风格。王盘声对这样的唱腔不是很喜欢,他跟随先生长期泡在文滨剧团,文滨剧团是由著名申曲艺人筱文滨领导的剧团,他的演唱师承邵文滨风雅糯软的风格,讲究韵味。王盘声耳熏目染,打心里喜欢这种风格的唱腔,便偷偷地学,自己不断地摸索,慢慢地唱得有点味道了,连筱文滨听了也说不错,有时也点拔他几句。真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意栽柳柳成荫,年轻的王盘声没有学自己先生的本事,倒是走了另一条路,他日后创始的王派唱腔很明显是与邵文滨、筱文滨的文派唱腔一脉相承的。筱文滨成为王盘声没有举行过拜师仪式的第二个恩师。

❺ 关于戏曲的几个小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般,。由被排斥到接受,就在花木兰的军人生活渐入佳境时,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被揭穿了,她与木须被抛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之下,木兰都没有放弃对抗挫折的勇气,但是原想要为家人带来骄傲的花木兰,要如何回到中原,并证明自己的一片心意?而瞒骗父母出征,欺骗长官从军的欺君之罪,又要会让花木兰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呢?

热点内容
公主与青蛙的故事 发布:2024-10-06 22:16:15 浏览:77
怕苦的成语 发布:2024-10-06 22:11:27 浏览:244
答的成语 发布:2024-10-06 22:05:52 浏览:48
和字成语大全 发布:2024-10-06 21:51:27 浏览:89
徽成语 发布:2024-10-06 21:45:20 浏览:657
落叶秋的成语 发布:2024-10-06 21:44:44 浏览:908
带国的成语 发布:2024-10-06 21:24:22 浏览:162
放牛娃的故事 发布:2024-10-06 21:24:21 浏览:737
辰和齿成语 发布:2024-10-06 21:20:36 浏览:719
滥字的成语 发布:2024-10-06 21:20:36 浏览: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