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故事
㈠ 司马光圆木警枕的故事
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
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书来,这一读,读得很晚。到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床,进行晨读。
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让母亲来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圆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把他惊醒。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
一天,妈妈在床上发现了这根圆木头,正想扔掉,司马光说:“母亲,千万不要扔,这是我的警枕。”
母亲听他一解释,感动地说:“孩子,用功读书是好事,但也不要累坏了身体呀!”
司马光回答:“母亲放心,孩儿不是小傻瓜,不会累坏身体的。”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
由于发奋学习,司马光15岁时已无书可读了。长大后,他当上宋朝大臣,主编了著名的编年史书《资治通鉴》。
(1)枕头故事扩展阅读: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
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
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
所以,司马光在十五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参考链接:司马光_网络
㈡ 枕头人的原文故事
从前,在一条小河边的森林里,有一个孩子诞生了,他跟任何人都不一样。因为他全身都是枕头做的。枕头做的躯干,枕头做的四肢,枕头做的手指。他的头是一个圆枕头,上面有纽扣做成的眼睛,纽扣做的鼻子,还有用线缝合的微笑的嘴巴。连他的牙齿,也是小小的枕头组成的。
枕头人拥有一份很奇妙的工作。在这个社会中,有些成人们失业、失恋、受到各种打击而痛苦得想要自杀。当这些人在打开煤气,或是拿起刺刀刺向自己,或是服毒的时候,枕头人就会出现,他紧紧地抱着这些寻短见的人,大呼“等一等!”
周围一切都慢了下来,一切都变得那么松软,那么舒服……
然后,枕头人就会回到这个人年幼的时候,告诉年幼的他以后将要面对的痛苦和煎熬,以及他自杀的悲惨结局,然后劝说他在成长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痛苦永远不会发生。
当然,一个人突然自杀总会让人感觉不自然。但当一个五岁六岁的小孩子被车撞死,被溺死,或者不小心给套在头上的塑料袋打了死结的时候,大人们只会伤痛自己的大意,而不会发现孩子们是自杀的。
枕头人的工作,就是教导这些孩子如何自杀。如何冲出马路,如何跳进水里不被发现,如何为塑料袋打上死结……
就这样,总有很多儿童死于各种“意外”。不过,这些儿童也就免去了所有的痛苦,在快乐的童年中安然死去。
可是有一次,有一个小女孩拒绝了枕头人。她认为自己会快乐,而且一直会很快乐。她把枕头人推出了她的小卧室。那天晚上,她听到房间的敲门声,她以为是枕头人还想劝她自杀,于是她对着门口大喊“放弃吧,枕头人!我会快乐的!我会一直快乐直到永远的!”
然而,敲门后推门进来的,却是一个成年男人。
后来,每当她的母亲不在家的时候,这个成年男人都会偷偷地走进她的卧室……
许多年以后,这个孩子长大了,21岁那年,她选择了自杀。当煤气开到一半的时候,枕头人出现了。她流着泪问枕头人,当初为什么不说服她?枕头人也流着泪,说她一直坚持,他说服不了她……
女孩把煤气开到最大,死去……
枕头人虽然帮助很多孩子脱离了痛苦,但他自己一点都不快乐。他不喜欢这个工作,他痛恨这份工作,但他更不愿意看到孩子们长大后的痛苦。于是,他一直在尽职地进行这份工作……
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做完最后一次,就再也不做了。他回到了他出生的那条小河边,尽情地享受回忆带来的亲切舒适的感觉。然后,他坐在一棵树下,摆出了各种玩具。有小车,有会叫的小狗,还有很多很多的玩具,并拿出了一瓶汽油。
不一会,一辆车驶进了这片森林,停在了林子里。车上下来了一个小小的枕头人。他的全身也是枕头做成的。小枕头人对跟着他一起下车的母亲说:
“妈妈,我要去河边玩一会儿!”
“去吧,但记得回来吃点心哦~!”
于是,小枕头人就跑向了河边。
自然,他遇到了坐在河边大树下的枕头人。他们一见如故,一起玩起了玩具,玩了好长好长时间……
最后,枕头人对小枕头人讲起了他所经历的一切,并告诉小枕头人他以后也会面对这种痛苦,但他能够帮助他。说完,枕头人拿出了准备好的汽油。
小枕头人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嗯,我明白了,不过麻烦你告诉妈妈,我不能回去吃点心了。”
然后,小枕头人就把汽油浇在了自己身上,划亮了火柴……
枕头人骗了小枕头人。他也没能转告妈妈。他只是虚弱地坐在树下,露出一种解脱般的微笑,静静地看着小枕头人……
自焚。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当枕头人即将消失的时候,他的表情突然僵硬了。
因为,他听到了他一生中从未听到过的声音。
那是成千上万因为失去了他而没有死去的孩子们的哭声!
然后,带着那种奇怪的表情,枕头人永远地消失了。
孩子们,再次,要接受他们痛苦的将来……
㈢ 枕头里藏着什么童话故事
蓝爷爷买了一个新枕头。
“咩咩,咩咩。”晚上,蓝爷爷的脑袋刚一挨着枕头,就听到一阵小羊的叫声。
是羊圈里的羊在叫吗?
蓝爷爷披上衣服,提着马灯,来到羊圈。
“呼,呼,呼。”羊儿们都睡得很欢呢。
蓝爷爷回到了床上。
“咩咩,咩咩,咩咩。”这次,蓝爷爷的脑袋还没挨着枕头,就又听到一阵细细的、柔柔的叫声。
他认真地、仔细地听。还拉起蓝奶奶一起听。
羊的叫声是从枕头里传出来的呢。好奇怪哦。
蓝爷爷将枕头小心翼翼地打开,扒拉出做枕芯的苜蓿草,再扒啊扒——呀,里面居然藏着一只小羊!一只很小很小,就像婴儿的拇指那样大小的一只小羊。
“我养了那么多的羊,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小的羊呢。”蓝爷爷将小羊放在自己的掌心里,高兴地说道。
“我喂了那么年的羊,也没见过这么小的羊呢。”蓝奶奶也激动地嚷道。
他们为小羊端来牛奶。小羊不吃。
他们为小羊拔来嫩草。小羊不吃。
小羊低下头,吃起那些苜蓿。吃一口,就长高一点,吃一口,就长高一点。
“真希望小羊不要再吃那些苜蓿了。”早上的时候,蓝奶奶对蓝爷爷说。
是啊,有一只能放在掌心的羊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即使不能,能拥有一只放在桌上的小羊也很不错啊。蓝爷爷咂巴着烟斗,默默地想着。
也许是小羊懂了蓝爷爷的心思,但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它由每天吃两口苜蓿变成了每天只吃一口。也就是说,它每天就只长高那么一点点啦。
有一天,蓝爷爷看着篮子里的小羊,突然说:“咦,它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在暴风雨中走失的那只小羊呢。”
蓝奶奶不信。
蓝爷爷指着小羊耳朵后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斑点,说:“你瞧瞧这里。”
但是,蓝奶奶还是不信,耳朵后有斑点的羊可多了。
“但每一个都不一样啊,而那只羊就是正巧在这个位置,丝毫不差呢。”蓝爷爷说得很肯定。
“一定是我们的那只小羊回来了。”蓝爷爷又说。
小羊还是一天一口苜蓿,小小的一口。吃啊吃啊,长啊长啊,过了整整三百三十天。苜蓿吃完了,小羊也变大了,变得和过去蓝爷爷丢失的那只小羊一样大了。
“呀,它果真就是我们走失的那只羊呢。”蓝奶奶高兴地抱起小羊,大声地嚷道。蓝爷爷不说话,只是微微笑着。那一刻,他觉得世界上在没有比走失的小羊又回到自己的身边更幸福的事了。
哦,对了,为什么枕头里会有一只小羊呢?为什么它吃了里面的苜蓿就会长高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有一位魔法师知道蓝爷爷想念那只走失的小羊,所以才变了一只很小很小的小羊放进了他买的枕头里吧。但是,也有可能是某位魔法师带走了那只小羊,后来他又想还给蓝爷爷吧。谁知道为什么呢。
不过,能肯定的是,蓝爷爷的邻居们听说了枕头里藏有小羊的事后,都跑去镇上买苜蓿枕头。不过,他们的运气都不够好,枕头里始终没有传出好听的“咩咩”声。但是,如果你去买,说不定就真的会发现里面藏着一只小羊,或是从前走失的一只猫、一只狗哦。
㈣ 司马光的木枕头故事的主要内容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留给后世人的文学与历史经典.据说他为了争取写作和读书的时间,要家人锯内一圆木给他当容枕头.因圆木是圆形的,睡觉时略一翻身,圆木就会滚动,很容易被惊醒,这样便可起身挑灯夜读(或早读).终其一生,司马光都以圆木为枕,称其为“警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