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和为贵故事

和为贵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21 09:51:45

Ⅰ 以和为贵的故事有哪些

1、兄弟“以和为贵”

在隋朝时候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庆、田广,他们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分家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们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怎么分?三个兄弟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结果才讲完过没有多久,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

田真毕竟有读过书,一看到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我们兄弟分家,现在又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失和,这种不仁爱、不友爱,它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们不能比不上这个树木,应该要友爱才对。所以把这样的感受讲给他的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从父母这个根出来,父母应该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后来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结果这个紫荆树过没多久又活得很好。

所以确实万物都是有感觉的,连树都可以感觉到分离之中所形成家庭的失和,也能够感受的到当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团结、都和睦,一定会欣欣向荣。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以和为贵”。

2、太阳和风“以和为贵”

太阳和风打赌让世间一个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脱了,风说:看我的!就拼命地刮,越刮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紧,风终于无能为力。太阳说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阳放出温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会这位便将皮袱脱了,太热了,穿不了啦。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柔能克刚,“和“的作用威力无比!

3、郭子仪的故事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以本军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静边军城(今山西右北卫镇),斩杀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首次大捷。

天宝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仪与李光弼合军配合作战,在嘉山大败史思明等贼将,斩首四万,生擒五千,获马五千匹。河北十余郡重归唐朝掌握。唐肃宗即位后,贼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出塞,与河曲部落数万胡人企见觎身在朔方军的皇帝。

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联兵击败贼军,平定河曲地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收陕郡永丰仓。同年四月,安禄山被儿子杀掉,朝廷招郭子仪还凤翔,欲图大举。五月,郭子仪进位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

十月,郭子仪率汉、回纥联军十五万收复长安。与敌交战中,郭子仪指挥有方,斩首六万余级,唐兵重新夺回京城。百万人民夹道欢呼:“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4、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便想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5、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

Ⅱ 求以和为贵小故事

1、将相和、负荆请罪——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2、狄梁公与娄师德的故事。娄师德荐人而不自矜,表现出待人宽厚,胸怀博大的品格;而狄仁杰则排斥娄师德,表现出对人刻薄,度量狭窄,其可贵的是能知错就改。武则天的宽宏大量和善于诱使大臣团结。

3.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M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芳度使,以本军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静边军城(今山西右北卫f真),斩杀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首次大捷。天宝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仪与李光弼合军配合作战,在嘉山大败史思明等贼将,斩首四万,生擒五千,获马五千匹。河北十余郡重归唐朝掌握。唐肃宗即位后,贼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出塞,与河曲部落数万胡人企见觎身在朔方军的皇帝。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联兵击败贼军,平定河曲地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收陕郡永丰仓。同年四月,安禄山被儿子杀掉,朝廷招郭子仪还凤翔,欲图大举。五月,郭子仪进位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十月,郭子仪率汉、回纟乞联军十五万收复长安。与敌交战中,郭子仪指挥有方,斩首六万余级,唐兵重新夺回京城。百万人民夹道欢呼:"不图今曰复见官军

Ⅲ 现代著名的以和为贵的故事

1、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但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阿姆斯特朗,你是否感觉有点遗憾?”

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窗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2、外国: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

(3)和为贵故事扩展阅读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围墙被拆毁。

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Ⅳ 古人“和为贵”的故事 用简单的语言叙述一个

三尺巷的故事:说的是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内的商贾。两家都在建房子容,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为地界发生了争议。泰州人素来就有“寸土必争”的老传统,不要说邻里之间,就是兄弟之间为了祖业也是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终,“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了区区三尺地,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商贾大户各不相让。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杀手锏——连忙去信给官人告状。
隔不了多久,官人来了回信,信上说:“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信上说的很明白,官人既来信,遵信所嘱,在离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对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动,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这两道围墙中间形成一条巷子,后人就给这条巷子取名为“三尺巷”。“三尺巷”的宽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宽。
还有的比如:将相和,宰相肚里能撑船。。。。

Ⅳ 有关和为贵,与人为善的历史典故和故事

1、楚惠王恩及厨师

楚惠王一次在吃凉酸菜时发现有水蛭,于是就把水蛭吞食了,之后腹部得病不能吃东西。令尹问楚惠王是如何得此病的。楚惠王回答说:“我吃凉酸菜发现有水蛭,想如果责备厨师而不治他们的罪呢?这是破坏法令而使自己威严建立不起来的做法,我没有这样做的原因是怕百姓知道。

要责备并给予他们惩罚,那厨师和管膳食的人按法律都该处死,心又不忍。我害怕左右的人看见,于是就吞食了。”令尹离开自己的座位再次叩拜并恭贺说:“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只帮助有德行的人。君王具有仁德,靠天的帮助,病不会造成伤害。”

当天晚上,楚惠王去厕所方便时排出了水蛭,同时患有多年的心腹积块的病也全都痊愈了。

2、荀巨伯探望朋友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匈奴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死了,你可以赶快离开了。”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而来看你,你让我离开,让我背信弃义而求活命,这怎能是我荀巨伯所做的事吗?”贼兵已经闯进,

对荀巨伯说:“大军已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独自留下来?”巨伯说:“朋友生了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匈奴人相互商量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便率军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全。

3、张良拾鞋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

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

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4、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5、骆统送粮

骆统侍奉嫡母甚为恭谨。当时年岁饥荒,乡里及远方来的人大多生活困顿,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守寡无儿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不能吃饱,我哪来心思自己一个人吃饱?”

他的姐姐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于是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于是叫人分发施舍粮食,骆统由此名声显扬。

Ⅵ 以和为贵的历史故事

一、三尺巷的故事

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善良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地点地。听说当年郭家街坊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没法解开直至上了公堂。

当地官害怕两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所以两家持续争论。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票郭朴,郭朴马上回书一封。

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翻开信件时,不想上面居然是这样几行诗句:"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郭家人理解道理后马上中止了诉讼而且甘心让地三尺。而邻家得知此过后也非常悔恨自己最初的行为,他们也立行将院墙后移。就这样你退我让,原先院墙地点的当地居然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二、面馆的故事

雍正年间,在苏杭有一家小面馆,铺面不大,地段不佳,只由一位老妇人一人打理。一日,一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走进店里要了一碗面条,还没开始吃,淘气的孩子一伸手,就把面条推到了地上,碗也碎了。

孩子的母亲马上道歉,并主动表示要赔偿,但老妇人非但婉拒赔偿,还关切地询问孩子是否有烫到,随后重新捧出一碗面递与母子二人。

孩子的母亲万分感动,连声道谢。日后,这位母亲逢人便诉说这一段经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家小面馆和那位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老妇人,纷纷慕名而来,面馆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了。

三、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四、太阳和风的故事

太阳和风打赌让世间一个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脱了,风说:看我的!就拼命地刮,越刮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紧,风终于无能为力。

太阳说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阳放出温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会这位便将皮袱脱了,太热了,穿不了啦。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柔能克刚,“和“的作用威力无比!

五、三兄弟的故事

在隋朝时候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庆、田广,他们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分家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们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怎么分?三个兄弟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结果才讲完过没有多久,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

田真毕竟有读过书,一看到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我们兄弟分家,现在又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失和,这种不仁爱、不友爱,它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们不能比不上这个树木,应该要友爱才对。所以把这样的感受讲给他的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从父母这个根出来,父母应该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后来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结果这个紫荆树过没多久又活得很好。这则历史故事告诉了人们要以和为贵。

Ⅶ 礼之用和为贵的短故事

礼之用和为贵的典故示例: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7)和为贵故事扩展阅读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出自《论语》;

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贵;按现代话说,即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先王准则,以;几千年过去了,“和为贵”始终是东方民族特别是中华;儒家“和”的观念,还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形成整体合力。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

曾子觉得,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有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

在当时,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对此,曾子认为,有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曾子理解,有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Ⅷ 以和为贵故事

1、兄弟“以和为贵”

在隋朝时候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庆、田广,他们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分家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们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怎么分?三个兄弟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结果才讲完过没有多久,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

田真毕竟有读过书,一看到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我们兄弟分家,现在又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失和,这种不仁爱、不友爱,它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们不能比不上这个树木,应该要友爱才对。所以把这样的感受讲给他的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从父母这个根出来,父母应该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后来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结果这个紫荆树过没多久又活得很好。

所以确实万物都是有感觉的,连树都可以感觉到分离之中所形成家庭的失和,也能够感受的到当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团结、都和睦,一定会欣欣向荣。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以和为贵”。

2、太阳和风“以和为贵”

太阳和风打赌让世间一个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脱了,风说:看我的!就拼命地刮,越刮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紧,风终于无能为力。太阳说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阳放出温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会这位便将皮袱脱了,太热了,穿不了啦。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柔能克刚,“和“的作用威力无比!

3、郭子仪的故事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以本军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静边军城(今山西右北卫镇),斩杀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首次大捷。

天宝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仪与李光弼合军配合作战,在嘉山大败史思明等贼将,斩首四万,生擒五千,获马五千匹。河北十余郡重归唐朝掌握。唐肃宗即位后,贼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出塞,与河曲部落数万胡人企见觎身在朔方军的皇帝。

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联兵击败贼军,平定河曲地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收陕郡永丰仓。同年四月,安禄山被儿子杀掉,朝廷招郭子仪还凤翔,欲图大举。五月,郭子仪进位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

十月,郭子仪率汉、回纥联军十五万收复长安。与敌交战中,郭子仪指挥有方,斩首六万余级,唐兵重新夺回京城。百万人民夹道欢呼:“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4、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便想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5、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

Ⅸ 有没有“以和为贵”的小故事

1、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客人以为他怕廉颇,但蔺相如说:“秦不敢因为我和廉将军而入侵我们国家。我对廉将军的宽容和让步是把国家的危险放在前面,个人的敌意放在后面。“当廉颇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有一个廉颇“道歉”的故事。

2、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但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名记者问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当你还是同事时,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对此你感到有点遗憾吗? "

在人群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机智地回答道:“女士们,先生们,不要忘记,当我回到地球时,我是第一个走出太空窗口的人!”他环顾四周,微笑着说,“所以,我是第一个从另一个星球来到地球的人。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给他最热烈的掌声。

3、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

4、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以本军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静边军城(今山西右北卫镇),斩杀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首次大捷。

天宝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仪与李光弼合军配合作战,在嘉山大败史思明等贼将,斩首四万,生擒五千,获马五千匹。河北十余郡重归唐朝掌握。唐肃宗即位后,贼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出塞,与河曲部落数万胡人企见觎身在朔方军的皇帝。

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联兵击败贼军,平定河曲地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收陕郡永丰仓。同年四月,安禄山被儿子杀掉,朝廷招郭子仪还凤翔,欲图大举。五月,郭子仪进位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

5、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

热点内容
含佛的成语 发布:2024-12-25 21:26:13 浏览:818
地人打一成语 发布:2024-12-25 21:19:38 浏览:636
薪酬故事 发布:2024-12-25 21:11:05 浏览:106
云天的成语 发布:2024-12-25 20:57:55 浏览:61
绿豆的故事 发布:2024-12-25 20:56:17 浏览:147
庸俗的成语 发布:2024-12-25 20:56:17 浏览:390
静钟成语 发布:2024-12-25 20:50:34 浏览:709
恐怖故事2电影 发布:2024-12-25 20:46:21 浏览:75
寿司故事 发布:2024-12-25 20:44:37 浏览:958
醋油的成语 发布:2024-12-25 20:42:56 浏览: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