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重點句子
一、與朱元思書
1、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盡凈,天和山呈現相同的顏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飛箭還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飛奔的馬。
3、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那一座座高山)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
4、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鳶飛到天上一樣極力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
5、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忙於經營俗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6、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稀疏的樹木枝條相互交叉掩映,有時偶爾也見到(一絲)陽光。
二、送東陽馬生序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家裡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收藏書籍的人家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子按時歸還。
2、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溝中趕路。嚴冬刮著猛烈的風,大雪深積幾尺,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也不知道。
3、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學生都穿著綉花綢緞衣服,戴著綴有紅纓帶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腰刀,右邊掛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
4、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我站著陪侍在老師身邊,提出疑問,詢問道理。
6、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將全身)蒙蓋好,好久才暖和過來。
7、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卻一點也沒有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也就不感覺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8、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總之我求學時的辛勤與艱苦就是如此罷。
9、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所以我即使愚笨,但終究獲得了學識。
10、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又苦於沒有大師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經跑到百里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名望的前輩請教。
三、五柳先生傳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歡讀書,(卻)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2、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樂。
四、馬說
1、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養馬)人的手裡。
2、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棚里,不能用「千里馬」(的稱號)去稱呼它。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據它的食量)喂養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駕馭千里馬而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飼養它(又)不讓它吃飽以充分發揮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圖。
5、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識(千里)馬吧!
五、小石潭記
1.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
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於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3.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4.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
5.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6.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勢像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7.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樹林環繞著,靜悄悄的沒 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8.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六、岳陽樓記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2)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3)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5)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兩者之為,何哉? 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這是什麼緣故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
9)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大概人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