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之
『壹』 「之」字在古文中的解釋
1、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例如: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2、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例如:「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例如: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後漢書·隗囂傳》
5、代詞,這,那。
例如:「之二蟲,又何知」。——莊子《逍遙游》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往,到。
例如: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為學》
『貳』 如何劃分句子成分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構成。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和中心語。
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單個詞充當,也可以由短語充當。比較下邊兩個句子:
(1)石拱橋出現。
(2)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這兩個都是主謂句,都有主語和謂語。不過前一句的主語是由名詞「石拱橋」充當的,謂語是由動詞「出現」充當的。後一句的主語不變,謂語則是由動詞「出現」、狀語「在世界橋梁史上」和補語「比較早」充當。這些狀語、補語和中心語與主語、謂語都是句子的成分。這個句子的成分可以用下面兩種線條符號標示出來:
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或:
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前邊是主語,後邊是謂語,下邊不必再加橫線。)
在構成句子過程中,各種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樣,其中有些成分決定著句子的基本結構,它們是句子的主幹,有些成分是附著在主幹上的「枝葉」,對主幹起修飾、限制、補充等作用。
所謂句子的主幹,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語、狀語、補語(即「枝葉」成分)逐層壓縮掉之後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幹一般是由主語或主語中心語、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賓語或賓語中心語組成的。例如:
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這是一個主謂句,主語由偏正短語充當,包含中心語「方法」和定語「統籌」;謂語由動賓短語充當,而賓語又是一個偏正短語,其中包含著中心語「方法」和「一種」「安排工作進程」「數學」三個定語。只要把這些定語逐層壓縮掉,剩下的部分「方法是方法」就是這個句子的主幹。
碰到一個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幹,不僅有助於弄清句子的基本結構,准確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而且有助於檢查句子的結構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沒有毛病。例如:
(1)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2)今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語、狀語都壓縮掉,剩下的主幹是「發現提供證據」,可以看出,這個句子的結構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幹則是「青年擔負建成強國」,很顯然,句子的結構是不完整的,謂語中心語「擔負」和「建成強國」不搭配,「擔負」後邊一般要有「任務」「使命」「責任」等詞語作賓語或賓語中心語。這個句子缺少這類詞語,因此使人覺得話沒有說完全。
一個句子中,如果謂語中心語前面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等),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幹當中,以免主幹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例如: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沒有放棄對岩石的破壞。
這句話中的「沒有」應該保留在句子的主幹中,否則「生物放棄破壞」就改變了句子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