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的詞語
⑴ 表示年齡的詞語(要加年齡)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發: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⑵ 形容年齡的成語
古稀之年 一日之長 鄭人爭年 頤養天年專 花信年華
滄浪老人 春秋鼎盛屬 知命之年 豆蔻年華 摽梅之年
懸車之年 骨瘦如柴 及笄年華 而立之年 老態龍鍾
長生不老 年逾古稀 大展宏圖 花甲之年 殘年餘力
拓展資料:
豆蔻年華:dòu kòu nián huá
[成語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典故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近義詞 ]黃金時代、金色年華、黃花少年殘
[ 反義詞 ]風燭殘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黃
[成語舉例]方方正值豆蔻年華,十分漂亮。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正音]蔻的下部不能寫作「冠」。
[英文翻譯]a blooming 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