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組詞造句 » 捷克電影有個鋼琴師叫夏日

捷克電影有個鋼琴師叫夏日

發布時間: 2024-06-21 15:40:41

⑴ 一部二戰電影,有關一個鋼琴家

《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年05月22日14:05:04網易娛樂 Cube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主演:艾德林恩·布洛迪Adrien Brody
托馬斯·克瑞士曼Thomas Kretschmann
艾米莉亞·福克斯Emilia Fox
類型:劇情、戰爭
片長:148分鍾 級別:R級
國別:英國/法國/德國/波蘭/荷蘭
語言:英語/德語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7日(北美部分地區)
發行:Focus Features(北美)
◆2002年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官方網站:www.thepianistmovie.com
預告片:->>>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主創人員]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其本人傳奇式的經歷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他的影片經常被用來和希區柯克作比較,如兩人共有的苦澀乖戾的幽默,強烈的戲劇張力,驚悚元素,關於普通人在一個充滿敵意和荒謬的世界中掙扎的超道德故事等。但他涉獵的電影類型卻比希區柯克廣泛得多。他視自己為「電影界的花花公子」,決心探索各種電影種類的表達可能性。但他的所有作品都離不開一種極度悲觀陰郁的基調,這種情緒可追溯到他童年的創傷經驗。

作為波蘭猶太人和俄國移民的兒子,波蘭斯基1933年生於巴黎,3歲時父母帶他遷回克拉科夫,這個不明智的決定導致了1940年德國入侵波蘭後全家被送往集中營,幸運的是父親被捕前想盡辦法使年幼的兒子得以逃生。戰爭歲月里,波蘭斯基在鄉村流浪,在善良的天主教徒幫助下頑強地逃離了一次次搜捕。也是在這段時間里,他變成了狂熱的電影迷,雖然電影院放的大部分是德國電影,但只有在那些夢幻般的光影中才能夠得到一點安慰和庇護。戰後,波蘭斯基得知母親喪生奧斯維辛集中營,父親則死裡逃生。

影片工作照

在勞倫斯·奧利弗的《哈姆雷特》和卡羅爾·里德的《Odd Man Out》影響下,波蘭斯基決定投身於他熱愛的電影中。十六歲時他差點成為一名連環殺手的下一個犧牲品,父親為了使他擺脫混亂的個人生活,把他送進一所技術學校。但波蘭斯基毅然參加電影訓練,並成為了舞台演員。1954年,他以安傑伊·瓦爾達的《這一代》登上銀幕並考入了洛茲電影學校。他學生時代的短片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和黑色幽默的個人風格以及對古怪的人類關系的偏好。1962年,波蘭斯基的長片處女作《水中刀》以象徵化的心理分析劇成為戰後第一部不涉及二戰題材的波蘭電影,令他在國際影壇聲名鵲起。

波蘭斯基隨後前往英國發展,以票房慘敗的《厭惡》奠定了當代心理驚悚片的基礎。《卡特巴赫到來時》則贏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1967年,他來到好萊塢,拍攝《吸血鬼之舞》認識了女演員莎朗·泰特並與之結婚。次年經典恐怖片《羅斯瑪麗的嬰兒》問世,較之其前作,該片以心理上的恐懼代替廉價的震懾,在看似平凡的場景中成功地營造出一種不祥的懸疑氣氛和潛在的威脅感。然而這部可怕的電影似乎真的成了某種不祥之兆,一年之後其妻泰特在震驚世界的慘案中喪生,這給波蘭斯基的經歷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兩年後他才逐漸從悲痛中恢復過來,改編了莎翁的《麥克白》,盡管他的改編是忠實於原著的,但影片中圖解的殘忍暴力場面還是引起了爭議,似乎折射出他內心的憤怒。頗令人意外的是,他之後突然調轉方向,在義大利執導了一部輕松的性喜劇《禁忌之夢的日記》。

1974年,他返回好萊塢,憑借《唐人街》達到了創作的一個高峰。這部影片使瀕臨死亡的黑色電影重新煥發了生機,但在波蘭斯基黑暗的宿命論世界觀中,主人公無法再維系他天真的理想,而成為最終的受害者。隨後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懸疑劇《房客》延續了成功。就在他走出個人生活的陰影,電影事業日漸得意時,波蘭斯基因誘奸未成年少女被起訴,為躲避司法制裁逃往歐洲。這一次的波折使他直到三年之後才導演了耗資巨大的《苔絲姑娘》,但這似乎是他最後一次取得成功。

此後他的作品基本上水平明顯下滑,1999年依舊沉鬱的《第九門》幾乎遭到了一片惡評。但自80年代起,他開始對戲劇產生興趣,不斷在歐洲各國執導和演出戲劇並得到了好評。時至90年代,他仍然被各種流言所包圍,甚至連多年前的「泰特慘案」也被翻出來大做文章,或許他註定要做一個話題人物。

影片的男主角波蘭斯基原屬意約瑟夫·費因斯,但他為了一部戲劇推掉了片約。於是波蘭斯基在英國報紙上刊登廣告公開徵召主演,想找一位新人來擔任這一角色。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美國演員艾德林恩·布洛迪,他參加過《細細的紅線》、《山姆的夏天》、《麵包與玫瑰》等影片的演出。
[關於影片]
影片劇照

童年從納粹的追捕下逃生的經歷是波蘭斯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整個價值觀念。但是長期以來他一直逃避著這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他曾經拒絕了《辛德勒的名單》,因為他認為影片的題材和他的經歷過於接近。而十年後波蘭斯基終於有了勇氣直面那段痛苦的往事並將其通過自己的電影創作表達出來。「這是我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上,它不能與我過去的任何作品相比較,因為它把我帶回了那個我仍然銘記的時代。」 鋼琴家二戰期間顛沛流離的生活映射出了他本人的成長體驗,可以肯定的說這部電影融入了他個人的感悟。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影片是投資3500萬美元的大製作,在捷克、柏林取景。148分鍾的長度也是參賽片中最長的一部。可以說這是波蘭斯基的雄心之作,不僅寄託了他自己的生命體驗,也成為他能否擺脫最近幾年低迷狀態的一個考驗。
[影評]
□《鋼琴師》Vs.《辛德勒名單》 文/Jedi(法國) NEW!
《辛德勒名單》是部簡單的英雄電影,《鋼琴師》是在沒有人性的年代尋找人性光芒。《鋼琴師》在二戰中華沙的廢墟上徘徊了兩個半小時,全是悲劇,沒有喜劇。羅曼·波蘭斯基使用一種殘酷的方式製造節奏,甚至直到結尾,波蘭斯基也不肯溫暖一下。 [詳細內容]

□《鋼琴家》:懸崖邊際的曙光 文/塵翎
□《鋼琴家》:穿過傷痕累累的歷史 文/舒天楚
□《鋼琴家》:有一種經歷叫倖存 文/南一
□一個沒有鋼琴的·師 文/hhtsiu
□ 《鋼琴家》:永恆的敘事曲 文/草摩菲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