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一字一句 » 龍門石窟一句話贊美

龍門石窟一句話贊美

發布時間: 2023-08-06 00:57:58

❶ 贊美龍門石窟的句子

龍門石窟距離洛陽市區大約十二公里,此處東邊是香山,西邊是龍門山,兩山對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緩緩地流向遠方。此處古稱"伊闕",後來隋煬帝楊廣游覽到邙山,登高望遠,看到伊闕,以為是真龍天子的皇宮大門,從此此處被稱為"龍門"。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這里不僅山清水秀,環境清幽,而且有北魏到唐朝所雕刻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近十萬座佛像,堪稱萬象生輝,佛教寶庫。

游覽龍門石窟,你首先會驚嘆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沒有鬼斧神工的技藝,沒有胸有成竹的構思,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沒有普救眾生的氣魄,十萬座巨大的洞窟,十萬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佛像,而且要還歷經四百多年的滄桑歲月的磨礪,是不可能完成這樣偉大而艱巨的宏偉工程的。無論是奉先寺還是古陽洞無論是萬佛洞還是蓮花洞,無論是潛溪寺還是賓陽洞,無論是看經寺還是摩崖佛龕,每一座佛雕都包含著無限的激情,每一座佛像都浸透著能工巧匠們的青春和生命。特別是奉先寺里留下的巨大的唐代佛家菩薩雕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1.9米,體態豐腴,面相慈祥,雍容華貴,氣勢恢弘,既體現了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品德,又展現了唐代物質發達文化燦爛的大國風姿。有人評價說:這尊菩薩造像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這里是遊人最為敬仰的地方,也是佛家經典性的標志性石刻,既具有深厚的宗教研究價值,又具有永久的文化藝術魅力。

現在石窟保存完好的部分大都在龍門山上,而香山上的石窟大部分已經被歲月毀損,雖有零星遺址,已經無法修復,唯有大名鼎鼎的香山寺雖幾經沉浮,又幾經修復,如今依然香火旺盛,遊人如織。另外白居易的白園也是香山著名的景觀。

這里的山威儀,這里的水秀麗,這里的佛光萬年普照,這里不僅讓你遊山玩水,更讓你感悟人生。

伊闕距洛陽12公里,其山狀如龍門,山上窟龕猶如蜂巢,排列整齊,這就是著名的龍門石窟。在這萬佛聚集的山上,時刻能夠聽到隱約的佛國音樂的旋律,特別是在唐代石窟的洞穴里,彷彿聽到眾多仙女起舞時那衣帶隨風飄舞的聲響。我十分驚訝地發現那石壁上的舞伎,好像剛剛停止舞蹈,但她們身後那些彈箏、彈琵琶、彈箜篌的樂女還喜不自禁地擺弄手中的樂器,還在靜等舞女又一輪新的群舞。她們那瀟灑的神態,一下子將我們與古代的距離縮短,好像通過神秘的時間隧道,我們與古人開始交流,開始溝通……

這座保存了我國從北魏(494年)到北宋,其間經歷隋、唐等七個朝代的人文、風俗、佛家故事的寶窟,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藝術技巧和高超的雕塑才能。不說別的,單從時間的跨度來看,其間經歷400年,王朝更迭頻繁,兵荒馬亂,任何一次變故,都可能造成雕塑工程的中斷,然而,這並沒有阻止工程的進展,它仍舊長期地不折不扣地進行著,並一代代地鑿山不止,這需要多大的毅力支撐,多麼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呵!這件恢宏的藝術工程,應該是世界少見的奇跡之一。

我站在石窟前,不禁對藝術生命的執著追求,對古代工匠無與倫比的想像能力以及他們的藝術獻身精神,表示無限的崇敬。那些來自佛國印度的形象,在流傳到我國之後,經過無數民間藝術家的創作和演變,逐漸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藝術形象。由此可以體會我國古代工匠的創造性勞動之偉大。這些造型不一、各俱特色的佛像,它們那動人姿態和個性化的特徵,無一不讓千年後的我們感到無比的親切。特別是它們慈祥端莊的面容,使我們想起自己的母親,那些近乎慈愛的女性形象,端坐在碩大的蓮花座上,顯出一種絕妙的人性組合—讓人產生一種敬畏而又親切的感覺,這種感覺又衍生出無限的親和力。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餘年的營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具有2300餘座窟龕、10萬余尊造像、280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兩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里失去了雲岡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徵,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朴。在北魏時期雕鑿的眾多洞窟中,以古陽洞、賓陽中洞和蓮花洞、石窟寺這幾個洞窟最有代表價值。其中古陽洞集中了北魏遷都洛陽初期的一批皇室貴族和宮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舉國崇佛的歷史情態。這些形制瑰異、琳琅滿目的石刻藝術品,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

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朴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我們沿著尹河水岸,直奔大盧舍那像龕群雕而去。巍峨高大的大盧舍那像龕群雕到了。我站在下面,仰望大盧舍那像龕群雕,讓人頓時有種屏息的感覺。它規模宏偉、氣勢磅礴,它俯視眾生,胸懷坦盪;它雍容大度、氣宇非凡;它情態豐富,表情各異。可以說,它以盧舍那佛為中心,用一周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將佛國世界那種充滿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達的淋漓盡致。導游介紹說,這組雕像體現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顯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此話不假!

我們一步一個台階向上攀登,一步一個腳印向上邁進,而我的心裡更多的是虔誠,是嘆服,是神往!雖然腳下有些累,但我們依然堅定不移地向它靠近。隨著涌動的人流,我們終於來到了盧舍那佛腳下。我定了定神,仔細觀摩著那每一個微妙的表情。心中萬千感慨,卻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此時才知道,我的知識是多麼狹窄,我的語言是多麼稀少,竟然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來表達我內心的感受!

據說這尊大佛乃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為自己歌功頌德仿照自己面容所造。面對群山和流淌了數千年的滔滔伊水,她靜靜地端坐著,眉稍嘴角含著淺笑,頭微低,俯視的目光正好同禮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匯在一起,顯得那樣的溫柔、睿智、典雅、優美。大盧舍那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或"東方雅典娜",她的寧靜和慈祥是東方智慧對於力量這個概念的最高深也是最精確的詮釋。我久久地仰望,心裡突然靜了下來,對於周圍的喧囂竟然沒有一絲的煩燥和不安。

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中國跌坐,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說法印,本尊坐前有兩只昂首挺胸、姿態雄健的石獅。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在賓陽洞諸像的後座上,雕飾著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窟頂做瓊隆形,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天人。我們稱供養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

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便看到了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雲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袒胸、筋肌突起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生動、富於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弦,彷佛會奏出優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得活靈活現,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

一路看過去,我們看到許多佛像和文字圖案被不同程度的破壞,小到幾厘米的,大到幾米十幾米的,有的整個被破壞了,有的手臂被砍掉了,有的頭部被鑿去了,大都殘缺不全了,就連最大的石雕佛像,高達17米的,也被砍去了雙手。看著這些被破壞了的雕刻,真是讓人痛心疾首。

門石窟那一座座大小佛像總是出現在眼前,眼前彷彿出現千年前那些虔誠的佛教徒們用自己虔誠的心,用自己巧奪天工的手將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一刀的雕刻在石崖上。那是一種人與佛的對話,是信徒們將自己心中的寄託刻寫在大自然的身上,希望能夠將這種美好的寄託永遠的留在人間。漫步於伊水河畔,駐足於一座座雕像前,心靈在一種強烈的震撼中穿越時空,感悟人類在與大自然幾千年的拼搏中,多麼希望通過自己虔誠的付出與祈禱,使人類永遠能夠過上安逸、祥和的太平生活。

沿著伊水河前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直到經過一座橫跨伊水河的拱橋,順著水流和山勢一轉,眼前兀然矗立著一座崔巍的城門樓,龍門石窟終於到了。進入大門,右惻是巍峨的龍門山,左側是平靜的伊河水。龍門腳下的是禹王池瀑布,只見瀑布從石壁上面的植物縫隙中傾斜而下,隨風出來一陣陣水霧,涼爽,提神。下面池水清澈見底,還有許多小魚、小蝦在水草中穿梭。站在池邊往山上放眼望去,看見山上布滿了無數的大大小小的洞窟,那些歷經千年風雨,集無數能工巧匠智慧之大乘的代表作--這就是不朽的龍門石窟。待我們拾級而上,細察一個又一個的洞窟,情不自禁的為石象的千姿百態古代神奇的碉刻藝術而驚嘆!看那成千上萬的佛象,有笑容滿面的、有恬靜安詳的、有神情嚴肅的、有表情緊張的……,一個個,一群群,無不展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石刻藝術。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13Km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多好聽的名字啊,伊人如水,她將香山和龍門山一分為二,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厥,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岩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龍門石窟分布於伊水兩岸長達1Km的崖壁上,這里有一條伊水,河兩岸是香山和龍門山。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達遷都洛陽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諸朝。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1300多個石窟,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余尊。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餘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於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站在窟前的平台上仰望大佛,一種庄嚴肅穆的感覺油然而生,彷彿它的每一面牆壁上都記載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每一尊佛像都是一個神秘的傳說。主佛慈祥的看著人們,,嘴角露出親切的微笑。奉先寺是由八尊大佛像和許多小佛像組成的,雕刻精細,石象表面光滑,可見人們付出多少心血啊!一些雕像的肢體殘缺不全是因為在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正處於內外憂患、動盪不安的時期,美國的一個名叫普愛倫的文化劫掠商乘機而入並勾結一些民族敗類,像惡魔偷食人間香果一樣,,把一部份佛像的頭及肢體盜走了,致使我佛受損,也使那神奇、聖潔的古老藝術受到玷污。做為中華民族的傳人,我是多麼地希望這些象徵著中華民族輝煌歷史文化的藝術品,能夠早日回到祖國懷抱中來呀!

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魏字洞、皇甫公窟等為北魏時代的代表性洞窟;奉先寺、萬佛洞、潛溪寺、看經寺及大萬伍佛洞等為唐代的代表性洞窟;東山擂鼓台院中陳列廊內有宋代理學家朱熹、清代名相劉墉等的真跡字碑等。

❷ 「龍門洞窟」用一句話贊美。

龍門石窟歷史悠久,意蘊悠長,置身其中,沐浴著古老安寧的氣息,靈魂將得到洗滌。

❸ 龍門洞窟用一句話贊美

一句話:龍門石窟歷史悠久,意蘊悠長,置身其中,沐浴著古老安寧的氣息,靈魂將得到洗滌。

資料: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求採納~~~

❹ 用一句話贊美龍門石窟

1、龍門石窟是公元494年開創的……佛像十萬余尊,是龍門魏碑中的精華.
2、賓陽中窟 洞內有十一尊大佛像……是北魏石雕佛像的代表作.
3、有的雙掌合十,默默祈禱;有的端坐雲台,緩緩落下;有的結伴飛舞,談笑風生;有的成群結隊,追逐嬉戲;有的懷抱古琴,邊唱邊彈;有的端坐蓮台,手捧蓮花;有的神態安詳,戲弄蝴蝶……
4、總之,龍門石窟表現了中華民族無窮的智慧和旺盛的創造力,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珍視.
﹏﹏﹏﹏﹏﹏﹏﹏﹏﹏﹏﹏﹏﹏﹏﹏﹏﹏﹏﹏﹏﹏﹏﹏﹏﹏﹏﹏﹏﹏﹏﹏﹏﹏﹏﹏﹏﹏﹏﹏﹏﹏
贊美了龍門石窟的美麗壯觀,以及中華民族無窮的智慧和旺盛的創造力.

熱點內容
閨中的成語 發布:2024-12-26 05:16:17 瀏覽:56
幼兒家教故事 發布:2024-12-26 05:16:12 瀏覽:226
成語中郎什麼女 發布:2024-12-26 05:16:12 瀏覽:776
啊婆的故事 發布:2024-12-26 04:29:55 瀏覽:232
偵探懸疑故事 發布:2024-12-26 03:57:52 瀏覽:376
灑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12-26 03:57:50 瀏覽:694
之門成語 發布:2024-12-26 03:40:26 瀏覽:828
手指頭成語 發布:2024-12-26 03:39:45 瀏覽:787
字簡單的成語 發布:2024-12-26 03:00:04 瀏覽:468
世界上最短的故事 發布:2024-12-26 02:59:06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