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春心托杜鵑一句中為什麼要用春心呢
❶ 『望帝春心托杜鵑』有什麼典故
有一個青年男子,叫杜宇的,從天上降了下來,成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望帝當國王的時候,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導老百姓怎樣種植莊稼,叮囑人民要遵循農時,搞好生產。他熱愛百姓,因此百姓對他十分擁護。
他生前愛護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穀雨、立夏、小滿,就飛到田間一聲聲地鳴叫。人們聽見這種聲音,都說:這是我們的望帝杜宇啊!於是相互提醒:是時候了,快播種吧。或者說:是時候了,快插秧吧。人們因此又把杜鵑叫做杜宇、子規、催歸。
(1)望帝春心托杜鵑一句中為什麼要用春心呢擴展閱讀:
遠古時代的蜀國,第一個稱王的,是蠶叢。他曾經教導當地百姓如何養蠶。在蠶叢的帶動下,四川的養蠶業逐漸發達起來。蜀字的本義,就是蠶的意思。蠶叢這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別,是向上直豎的。
他死後,用石棺埋藏,百姓也都仿效他的做法。後人稱這種用石棺埋藏的墳,叫叢目人家。蠶叢死了以後,由柏灌當王,然後由魚鳧當王。在魚鳧領導下,蜀國百姓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魚鳧後來打獵時得道成仙。
時間不知不覺地流逝。不知過了多少年,忽然有一個青年男子,叫杜宇的,從天上降了下來,成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望帝當國王的時候,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導老百姓怎樣種植莊稼,叮囑人民要遵循農時,搞好生產。他熱愛百姓,因此百姓對他十分擁護。
那時蜀國經常鬧水災。望帝也想盡各種方法來治理水災,但始終不能從根本上根除水患。有一年,忽然從河裡逆流漂來一具男屍。人們見了感到十分驚奇。因為河流上的東西總是順流而下,怎麼這個屍體卻是順流而上?好事者便把這個屍體打撈上來。
更令人吃驚的是,屍體剛一打撈上來,便復活了,開口講話,稱自己是楚國人,名叫鱉靈,因失足落水,從家鄉一直漂到這里。這個消息讓望帝知道後,望帝便叫人把他叫來想見。兩人一見面,便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覺。望帝覺得鱉靈是個難得的人材,便任命他為蜀國的宰相。
鱉靈到來不久,一場大洪水爆發了。這場洪水之大,和當年堯時候的洪水幾乎不相上下。老百姓深受其害,死的死,逃的逃,國家陷入一片混亂。蜀國人口銳減了百分之六七十。鱉靈受望帝的委任,擔任治理洪水的任務。
在治水上,鱉靈顯示出過人的才幹。他帶領民眾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從蜀國流到長江。這樣,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國人民又可以安居樂業了。鱉靈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杜宇十分感謝,便自願把王位禪讓給鱉靈,鱉靈受了禪讓,號稱開明帝,又叫叢帝。
以上這些傳說,在李白的《蜀道難》詩歌中有所反映:噫吁戲,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茫。爾來四萬八千歲,乃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關於望帝化杜鵑,還有多種傳說。下面再補充兩種傳說:
鱉靈治水期間
望帝在家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治水成功回家後,望帝感到對不起鱉靈,心中非常慚愧,才跑到深山裡去隱居。後來死了,靈魂就化做杜鵑鳥。望帝盡管有一些缺點,但他愛人民,其總體上說,是一位好國君。人民一聽到杜鵑的叫聲,就聯想到望帝生前的好處來,自然就感到杜鵑的叫聲充滿著悲哀。
鱉靈治水不功
望帝把帝位讓給他,自己隱居在西山。而鱉靈卻趁機佔有瞭望帝的妻子。望帝聽到這個消息,內心十分痛苦。但鱉靈大權在手,望帝對付不過他,無可奈何,只有一天到頭悲憤、哀泣而已。後來,杜宇臨死時,囑咐西山的杜鵑說:杜鵑鳥,你叫吧,把我的心情,叫給人民聽吧。從此,杜鵑就飛在蜀國境內,日夜哀鳴,直到它的口中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