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知生男惡的下一句
『壹』 信知生男惡,信知生男惡的下一句是什麼
信知生男惡?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譯文] 如今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還能嫁給近鄰,男孩子卻只能命喪沙場。 [出典] 杜甫 《兵車行》註: 1、《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爺娘」),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2、注釋 1.行:本是樂府歌曲中的一種體裁。但《兵車行》是杜甫自創的新題。 2.轔轔:車輪聲。蕭蕭:馬鳴聲。行(xíng)人:指被征出發的士兵。 3.耶:通假字,同「爺」,父親。走:奔跑。咸陽橋:指便橋,漢武帝所建,唐代稱咸陽橋,故址在今陝西咸陽市西南。 4.干(gān):沖。點行(háng)頻:頻繁地點名征調壯丁。 5.過者:過路的人,這里是杜甫自稱。點行(háng):當時徵兵用語,即按名冊點名徵召出征。"但雲"以下,全是行人的答話。 6.或:不定指代詞,有的、有的人。防河:當時常與吐蕃發生戰爭,曾徵召隴右、關中、朔方諸軍集結河西一帶防禦。因其地在長安以北,所以說"北防河"。西營田:古時實行屯田制,軍隊無戰事即種田,有戰事即作戰。"西營田"也是防備吐蕃的。 7.里正:唐制,每百戶設一里正,負責管理戶口。檢查民事、催促賦役等。右時以皂羅(黑綢)三尺裹頭,曰頭巾。新兵因為年紀小,所以需要里正給他裹頭。 8.武皇:漢武帝劉徹。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漢」代「唐」開,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邊:用武力開拓邊疆。 9.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隴(lǒng)畝:耕地。隴,通「壟」,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中間種植農作物。 10.秦兵:指關中一帶的士兵。耐苦戰--能頑強苦戰。這句說關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像雞狗一樣被趕上戰場賣命。 11.長者:即上文的"道旁過者",即杜甫。徵人敬稱他為"長者"。"役夫敢申恨":徵人自言不敢訴說心中的冤屈憤恨。這是反詰語氣,表現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態。 12.關西:當時指函谷關以西的地方。這兩句說,因為對吐蕃的戰爭還未結束,所以關西的士兵都未能罷遣還家。 13.比鄰:近鄰。 14.青海頭:即青海邊。這里是自漢代以來,漢族經常與西北少數民族發生戰爭的地方。唐初也曾在這一帶與突厥、吐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15.啾啾:象聲詞,表示一種嗚咽之聲。 3、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