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活得像一支隊伍(摘自網路)
一考生
人生之路,註定孤獨,沒有人可以陪我們走到永遠。我,只有一個人,但我要活得像一支隊伍,為我的心靈招兵買馬。我還是我,但我不會再孤獨。
(簡潔的開頭,開宗明義,直入主題。)
孫中山先生有言:「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堅持,在失敗中不氣餒,於國、於人皆大有裨益。於國,我看見了千百年來有多少像岳飛、譚嗣同那樣的志士仁人為復興泱泱中華,拋頭顱、灑熱血,雖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毫不氣餒。終復我民族新貌;於人,我看到了那麼多的學者潛心專研,方推動科技文化等諸多事業的發展,我看到「網球一姐」李娜在成功背後的堅持;再看身邊,堅持,就是考試失利的不氣餒,相信埋頭苦學終有成!(引言和事例緊扣論點,游刃有餘。)
於是,我想,一個人若要活得像一支隊伍,隊伍中必不可缺少這一員猛將:堅持!(例後作結,第一個論述層次水到渠成。)
一支隊伍若要招兵買馬,當有威望。威望源於何處?道德。一支隊伍,當以德待人!
諺語有言:「人而無德,生而何益?」確實如此。道德,是人之根本。但反觀社會,從一直困擾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到「小悅悅」事件,再到「殺人狂魔」周重華……還有許多令人詫異之後不得不深思的事情,讓我們不得不審視德育的倒退。「道之不存,德將焉附?」所幸,我們也看到許多「最美」人物傳遞的正能量,雖小,卻足以溫暖人心,召喚道德的回歸。
於是,我想我的隊伍中當有一員統帥,名喚「道德」。有了道德,這支隊伍方能有召喚之力。
(結構與第一層次相同,語句卻有變化,活潑靈動。)
一支隊伍,還要有軍師。我想,他就像諸葛孔明,淡泊、寧靜,寵辱不驚,有大智,卻藏而不露。我的軍隊,當有這樣的軍師,這樣平靜的心境,這般自由的心緒,方能引領我的心。
但我想,這還不夠,顧城說:「人要活著,並且干凈。」干凈,當是我這支隊伍中的軍規律條,我要活著,並且干凈。
三毛說:「我想成為一棵樹,站成永恆,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靜中黑暗,一半沐浴陽光。」三毛也確實做到了,她像一棵樹,紮根於撒哈拉沙漠,守著她的丈夫,在年輪里刻下她的
故事。她是一個奇女子,她不願受束縛,她愛這樣的生活。在她的心裡,也一定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那裡有堅守,有道德,有淡泊,有寧靜。或許,你會不同意她的淡泊,但那種不顧世間紛擾,只守一樹的堅持,卻讓人動容。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世間有多種選擇,便有多種道路。但無論哪一條路,若想成功,便需要你心中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雖一個人,心靈卻有一支強大的隊伍,有堅守,有道德,有從容,並且干凈。我還在為我的心靈招兵買馬,下一位,是誰?
(巧妙地以設問作結,含蓄雋永,引人深思)
【點評】
這是一篇考場優秀作文,讀後愛不釋手。
首先,感嘆於考生的布局謀篇的匠心:我心靈的軍隊中有猛將,有道德,有軍師,有從容心態,有嚴明軍紀(干凈)。總分總的結構讓評卷者對文章的思路很快瞭然。
其次,文句絕不是簡單重復,尤其是分論點句。「於國……」、「於人……」、「反觀社會……」、「但我想,這還不夠……」等等在文章中巧妙轉合,於文章開闔之間可見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
第三,佩服於考生信手拈來的旁徵博引,可見其較為豐厚的內蘊。阮元的《吳興雜詩》的
詩句,孫中山先生、顧城之言,李娜之事以及社會現象,在文章中全為論點而設,炫示了自己的才情,又自然不露雕琢之痕。
第四,考生的分析(尤其是三毛一段)無疑深化了對作文材料的思考,難能可貴地展示了自己的認識。
(點評:深圳市南頭中學李錦霞)
君子固窮,得其所樂(摘自網路)
鄧堯文
真正的快樂,終要歸於儉朴,但那時心中的喜悅卻與體膚的窮或富無關,純粹的君子,只因內心貧窮得纖塵不沾,故得大自在。(起筆不凡,有悟性!)
步入現代社會,財富成為了世界的風向標,資本、黃金、利益,種種看似有差的名次下藏著同一種慾望,逐利。但我們可曾思索,富裕真的可以帶來生命的快樂嗎?我以為,唯有在浩盪的紅塵中歸守貧窮,才可收貨(獲)快樂。
固窮,並非把自己打扮得一貧如洗,過一種苦行僧的生活,我以為,窮困大致可分為兩種,一者是桃花源式的封閉式貧窮,因為所知所觸極為有限,故恬然安逸;而另一者是從富中脫胎出來的貧窮,那時真正的超然與自在,能夠擁有最完滿的快樂——於現代人而言,前者已無存在的可能欲尋快樂,只能取後者。何謂於富生貧,那便是一種超脫,是你本心的掙脫與自由,說到底,快樂是源於內心,心若為物質之富所劫,何談快樂?現代人在名利場中的營營役役,本身便是對快樂的迷失,故而,應當於聲色犬馬中悟出內心的貧窮,才有可能快樂。
內心的貧窮是何?那時一種純粹的淡然於圓滿,史玉柱開創巨人集團,幾起幾落,從首富到「首負」,又從負債中掙扎站起,或許於他而言,今日無論是腰財萬貫還是身無長物,都能收貨快樂——此為快樂的一種,即於得失榮辱之間摸爬滾打,最終本心清澈如貧,收貨快樂。當然,也可如白芳禮老人那樣,自動通曉維生的艱辛,以數十載的蹬車血汗資助大學生,從中收貨快樂——此屬另一種快樂,更直接地於貧窮本身去參悟,達於心地貧凈如洗,雖軀體沐風櫛雨,心卻任性自然。
故而,孤貧之貧,乃心貧,是真正從生活的貧富現實中悟出的精神之貧,今天很多人在乞求一種與世隔絕的世外仙境,我以為此時不負責人的,也不可能收獲快樂,當然,我也並不苟同一些理想主義者的「很窮很快樂」的言論,因為那根本無法解釋邵逸夫先生心中的喜悅。(一語切中材料之觀點,有魯迅語言之風)
固窮,固貧,是我所寫信的最完滿的快樂,有人問這心境貧困的快樂源自何處,或許可如洛克菲勒那樣廣作善行收取喜悅,或許可像弘一法師那樣「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總之,固守心中的清明有些像墨子的信仰,節儉簡約,卻其實擁有最大的,最多的財富。
畢竟,樂源於心,心的貧困是物質上只剩財富,心的失德是逃避現實自求安樂,唯有如我所言的固窮,才得到了真正的快樂,或許許手中時有錢時無錢,但內心卻沛然充塞天地,此即我於貧與樂之看法:君子固窮,恰得其所樂。
教師給分::吳細華評分:48,毛冰評分:56
【點評】讀罷此文有三點感受:一曰倍兒爽;二曰凝而思;三曰頷首不已。
曰其倍兒爽,乃文采斐然,由淺入深,似山溪緩緩而來,不時有紅葉泛上,流水淙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