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妙語
『壹』 一字真言,兩字妙語什麼意思
1、一字真言:真實而無虛假之語言之意。
2、兩字妙語:即指含有深奧教法之秘密語專句。
(1)一字妙語擴展閱讀:
一、屬一字真言乃為「唵』 oṃ」,兩字妙語,原文如下: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善修行十種勝業。何等為十?
一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凈勝意業。謂以應一切不空智智心,修集一切善根,勝意業事,不可得故。
二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一切有情平等心業。謂以應一切不空智智心,引發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一切有情不可得故。
三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布施業。謂以應一切不空智智心,於一切有情無所分別而行布施,施者、受者、並所施物不可得故。
二、佛教密宗將種子字當作真言念誦,或是在種子字之上加『歸命』一詞而成的真言,稱作一字咒。但通常所說的一字咒,是指一字金輪的種子『普嚕姆』(bhrūṃ)。
此外,由於事相流派、修法種類之不同,也有在此一字加上『唵』(oṃ,歸命)或『曩莫三曼多勃馱南』(namaḥ samanta buddhānām,歸命遍在諸佛)而念誦之者。
『貳』 五張口齊說話 猜一字
是:語
理由:五+口+言=語
一、語的釋義:
1、話。
2、說。
二、語的組詞:
語文、語言權、語氣、外語
口語、成語、無語、詞語
(2)一字妙語擴展閱讀
一、字源演化:
三、相關組詞:
1、妙語[miào yǔ]
有意味或動聽的言語。
2、西語[xī yǔ]
指歐美各國的語言。
3、粵語[yuè yǔ]
漢語方言之一,分布在廣東中西部、廣西東南部和港澳地區。
4、用語[yòng yǔ]
措辭。
5、土語[tǔ yǔ]
土話。
『叄』 趣味語文一字詩故事
【趣味語文故事】
歷代的詩話、筆記中,載有許多詩人琢字煉句的軼聞佳話。據《唐詩紀事》等記載,唐朝有位名叫齊已的詩僧,寫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這樣的兩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數枝」改為「一枝」好,因為「一枝開」與「早梅」的詩意更加貼切。齊已深以為然,立即下拜,尊奉鄭谷為「一字師」。
元朝著名詩人薩都刺,有兩句詩常常被人們贊揚: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後來他聽說山東有一位老人對這兩句詩有不同的看法,便專程去拜訪。老人見詩人登門,便直率地說:「前一句用『聞』後一句用『聽』,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單調了嗎?」薩都刺覺得老人的意見很中肯,便請教說:「依你看,怎麼改好呢?」老人說:「唐朝人有『林下老憎來看雨』的句子,把『看』借來代替『聞』字不好嗎?」薩都刺非常嘆服,急忙上前施禮,稱老人為自己的「一字師」。
【紀曉嵐軼事二則】
一、燈謎聯難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節前夕,乾隆帝讓每位大臣都糊一盞燈,上面寫好謎語、對聯或詩文送進宮來,讓大家一同欣賞,共度元宵佳節。
到了元宵節這天,各式各樣的彩燈掛滿了御花園。乾隆與文武百官在御花園里走動,就好像是在燈海里神遊。他們每到一盞燈前,或賞詩,或猜謎,或對句,不時發出一陣陣酣暢的笑聲。
文武大臣眾星捧月般地陪著乾隆帝來到紀曉嵐獻的彩燈前,只見上面掛著一副燈謎對聯,上寫: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即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滿朝文武看了這副燈謎對聯,立刻收斂了笑容,皺起眉頭,他們都被難住了。
既愛對句又喜猜謎的乾隆帝,這時也沒了轍。君臣一起,搜腸刮肚,絞盡了腦汁,但猜來猜去,還是不知所雲。最後,只得讓紀曉嵐自己揭開謎底。
原來,謎聯是打兩個字,上聯是「猜」,下聯是「謎」。
二、巧對賀壽聯
話說,乾隆帝在位五十年時,為了慶祝大清當時的繁榮富強,更為了慶祝自己在位五十年,乾隆皇帝遍請全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到北京赴宴。乾隆皇帝非常高興,遍問誰是最年長者,其中一位稱自己141歲,皇帝大喜。
因為,大清國從l644年入關至此,正好是141年,此人正好見證了大清的這一歷史,皇帝大喜,便招紀曉嵐與己對一聯:
上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花甲為60歲,重逢為120,再加上3×7=21,正好是141);
紀曉嵐思考片刻,即對出下聯: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古稀為70歲,雙慶為140,多一度即再加一也,正好是141)。
此聯對得如此之工整,紀曉嵐真可謂天下第一才子也。
【對聯天子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愛對聯,故有「對聯天子」的雅稱。
元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朱元璋當時剛想舉事。在一個大雪紛飛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於是口佔下聯曰:「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葛恩沉思片刻,便以詰問句對出上聯:「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作主」。朱元璋聽後,暗自高興。
朱元璋率軍於集慶大勝元軍後,在驛站小憩,見到有一名7歲兒童居住其間,乃是代父服役,便問童子:「你會不會對句?」童子答道:「會。」朱元璋便出上聯曰:「7歲兒童當馬驛」,兒童上下打量朱元璋一番,心想,此人不凡,隨口以「萬年天子坐龍庭」相對。朱元璋大喜,下令免其勞役。
朱元璋在率軍攻打姑蘇城時。為了鼓舞士氣,便以拆字法出了下聯:「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軍師劉伯溫隨即以同樣方法對出上聯:「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聯意是說,您的「吞吳」意圖,我一定會把它作為最重要的任務來完成。朱元璋聞之大喜道:「軍師知我也。」
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曾傳旨曰:不論文武百官,還是平民百姓,都要張貼春聯。一日,他微服上街察訪,忽見一戶人家門口沒有貼春聯,便上前詢問。原來此人家以閹苗豬為業,家裡並無人會寫字,一時又未請到秀才來寫,正在為此事犯愁哩。弄清原委後,朱元璋自薦說:「我來替你寫一副吧!」他根據戶主的職業特點,展紙揮毫:「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朱元璋視察完返回時,發現這家仍未把他親自撰寫的春聯貼到門上,不禁大怒。戶主連呼:「皇上走後,我們才知道這是千古難得的御賜墨寶,已經把它懸掛在中堂,正在焚香祝聖呢!」朱元璋聽罷,轉怒為喜、命侍從賜戶主白銀30兩,以彰其一片忠心。
一日,朱元璋在四子朱棣和孫子朱允的陪同下,觀看賽馬。他見駿馬飛馳,四蹄生風,偶得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並讓一子一孫分別對出下聯。朱允搶先對道:「雨打羊毛一片氈」。太祖聽後,認為對句太軟弱,無氣勢,不悅。又讓兒子對,朱棣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太祖欣喜,頻頻點頭稱贊。
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訪,途中遇到擔藕叫賣的農夫,便觸景生情,口佔五言上聯曰:「一彎西子臂」,並讓農夫對下聯。農夫看看藕孔,應聲對出下聯:「七竅比干心」。農夫對得如此快速、工整,大出朱元璋所料,他非常高興,即封其為「祭酒」(官職名)。
某日,朱元璋又微服來到一茶館,與一正在品茶的讀書人攀談起來。他得知書生祖籍在重慶,便以地名出上聯曰:「千里為重,重水重山重慶府」。書生知道這是嵌地名上聯。便應聲對出下聯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國大明君。」朱元璋聽後十分贊賞。
還有一次,朱元璋微服來到一個小鎮的酒店飲酒。他見店面狹小,又沒有可口的下酒菜。便口佔下聯曰:「小酒店三杯五盞,無有東西」。店主隨口對出上聯曰:「大明國一統萬方,不分南北。」朱元璋聽後大喜,欲賜其官職,店主人婉言謝絕。
朱元璋和丞相劉伯溫對弈時,興致所至,偶得下聯曰:「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並讓劉伯溫對上聯。劉略加思索,對「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朱元璋聽後,感到君臣二人以對抒發胸臆,倍覺暢快。
【朱元璋為一字斬知州】
洪武年間,有個叫盧熊的讀書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
盧熊走馬上任。過去說「私憑文書官憑印」,他到兗州後首先要啟用官印,發布文告。當他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來,朱元璋筆下的詔書是授盧熊為山東袞州知州,這官印是根據皇帝的詔書刻制的,這兗州自然變成袞州了。可是山東歷來只有兗州而沒有袞州。
盧熊當時要是將錯就錯,袞州就袞州,這是皇帝改的,誰還敢怎麼的,也就沒事了。可是盧熊是個搞學問的,辦事就是認真,他認為兗州就是兗州,怎麼能改成袞州呢?於是,他就向皇上寫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過來。
朱元璋一見奏章,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的確是寫錯了,他是親自打天下的人,對全國地理州名縣名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應該知道兗州不是袞州,這袞字的讀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認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強,他的潑皮脾氣上來了,就大罵道:「盧熊好大膽,竟然在朕頭上咬文嚼字,朕還不知道山東有個兗州,朕受他袞州知州就是兗州知州,這兗和袞就是同一個字,就是因為文人多事寫法不同,這盧熊竟敢將它念成『滾』州,這不是要朕滾蛋嗎?混賬東西,刑部尚書聽旨,將盧熊斬首。」可憐盧熊為了一個字,竟然送了一條命。
【蘇軾妙語拒友】
一代文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為人所熟知。其詩詞歌賦,水平之高,數量之多,在中國古代文壇上都是屈指可數的。但他的宦海生涯並不順利,雖然也曾官至三品,任過禮部尚書、翰林、皇帝侍讀等要職,但更多的是作遷客騷人,一生被放逐的時間遠遠大於「在廟堂」的時間。雖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氣卻很大,身後更是千年傳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