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深思子自知上一句
A.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經典的書讀百遍也不會厭倦,熟讀仔細思考之後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
出處:宋代蘇軾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全文: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
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
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
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釋義:
經典的書讀百遍也不會厭倦,熟讀仔細思考之後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
如果今日只閑散游樂,不讀書上進,那將來功名官宦也不會得到。
我當面一心讀書,連親友都不來往了,寫文章也不再窺看園中的葵菜了。
為什麼來開老家羨慕人家的官爵呢?拋開以前的學問不認真一點吧。
狂妄錯誤的謀劃從不被採納,只有白發按期來到。
家鄉有我親手種下的松柏都長大了,想走不能走到底什麼時候能回家呢
萬事早就皆有定數,這十年出來游歷難道不是太痴呆了嗎?
與安惇君不能比較得失,臨別前只能長嘆息。
(1)熟讀深思子自知上一句擴展閱讀:
這首雖是宋朝蘇東坡贈給安敦的詩,但內容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原詩旨在勸慰、鼓勵安敦莫以中舉為念,而要去追求知識本身的價值。
先賢的典籍中蘊藏著的無窮學問,「熟讀深思」自能領悟。
蘇軾這詩語氣委婉,勸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讀書,不可急於求成,只要「熟讀深思」,自然會理解經典的奧妙,他日定能科場得意。
後來由此演化出成語「百讀不厭」。蘇軾的詩本是強調讀書的方法,而成語卻著重於所讀的書或作品本身的價值了。
B.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的詩的全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版。
他年名宦恐不免,權今日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
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
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
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神宗熙寧三年(1070),二十八歲的安敦,以秀才的身份參加了鄉試,其結果是「失解西歸」。這首雖是宋朝蘇東坡贈給安敦的詩,但內容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原詩旨在勸慰、鼓勵安敦莫以中舉為念,而要去追求知識本身的價值;先賢的典籍中蘊藏著的無窮學問,「熟讀深思」自能領悟。失解:參加貢舉考試未中。
C.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是什麼意思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的意思:讀過的經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誦讀,讀熟了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義。
這句話出自《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原文:《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宋 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
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翻譯:
讀過的經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誦讀,讀熟了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義。
你以後肯定會成為一個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飄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經在家裡斷掉一切的交際應酬,著書到了連院子里的花草都沒空去看一下。
離開家後東游求官,拋開舊學,同從兒輩們胡鬧。
算計百出卻事事成空,到現在只有頭上的白發如期而來。
想起在故鄉手種的松柏,到我還鄉的時候怕是要兩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註定的,那我十年來的浪跡求官行為不是極度無知。
現在我和你說千萬別去計較一時的得失,在這臨別時和你說這些又讓我感慨長嘆了。
(3)熟讀深思子自知上一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神宗熙寧三年(1070),二十八歲的安惇,以秀才的身份參加了鄉試,其結果是「失解西歸」。這首雖是宋朝蘇東坡贈給安敦的詩,但內容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原詩旨在勸慰、鼓勵安敦莫以中舉為念,而要去追求知識本身的價值;先賢的典籍中蘊藏著的無窮學問,「熟讀深思」自能領悟。失解:參加貢舉考試未中。蘇軾這兩句詩語氣委婉,勸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讀書,不可急於求成,只要「熟讀深思」,自然會理解經典的奧妙,他日定能科場得意。
後來由此演化出成語「百讀不厭」。蘇軾的詩本是強調讀書的方法,而成語卻著重於所讀的書或作品本身的價值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