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雨雲埋一半山的上一句是什麼
Ⅰ 帶雨雲埋一半山的前一句是什麼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上1句
帶雨雲埋一半山的前一句是浮天水送無窮樹,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上一句是春江潮水連海平。第一首出自《鷓鴣天·送人》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第二首出自《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
鷓鴣天·送人
宋代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譯文:
送別的曲子已經唱完而淚水卻未乾,功名並不重要而應努力加餐。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遮去一半。
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上風高浪急,未必就最有險惡,只有人生道路才更為艱難。
春江花月夜原文節選:
唐代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1)帶雨雲埋一半山的上一句是什麼擴展閱讀
《鷓鴣天·送人》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辛棄疾江上送別友人之作,作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臨安途中。這時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經過不少挫折,因作此詞抒發感慨。
《春江花月夜》創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
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
關於此詩的具體創作年份已難以確考,而對此詩的創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表現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
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為,此詩作於瓜洲,表現的是千年古鎮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者顧仁認為,此詩作於揚子江畔,其地在今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南部。
Ⅱ 「帶雨雲埋一半山」的上一句是什麼
「帶雨雲埋一半山」的上一句是:浮天水送無窮樹。
Ⅲ 「帶雨雲埋一半山」上句是什麼
浮天水送無窮樹
出自辛棄疾的《 鷓鴣天·送人 》,
全文是: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