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
❶ 「自古多情空餘恨」的下一句是
下一句:好夢由來最易醒。
出處:出自清代魏秀仁的《花月痕》。
原詩選段如下: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釋義:自古以來用情過深的人到最後只會留下遺憾,這個地方很難尋覓到有情人的地方。感情到了盡頭就成了無情之人,可惜沒有情卻比有情累。你為我譜寫這首歌,從此離去只要聞聽此曲就猶如看到你了一樣。
(1)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擴展閱讀:
跟「自古多情空餘恨」意思相近的詩句:
1、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釋義:在天願為比翼雙飛鳥,在地願為並生連理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2、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飲水詞》
釋義:初相遇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時光,都是快樂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為抱著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會越來越好。
❷ 「自古多情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
它的下一句是:「好夢由來最易醒」。
❸ 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到底是什麼
下一句:此恨綿綿無絕期。
「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白話文釋義:自古以來,感情很豐富,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都只會留下遺憾。而這種遺憾會持續很長時間,一直受之困擾,沒有停止完結的時候。
這句詩是兩首詩的某句拼接而成。「此恨綿綿無絕期」來自白居易的《長恨歌》,「多情自古空餘恨」來自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詩。
白居易的《長恨歌》原詩選段如下: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話文釋義:在天願為比翼雙飛鳥,在地願為並生連理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史清溪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詩》原詩選段如下: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白話文釋義:自古以來用情過深的人到最後只會留下遺憾,這個地方很難尋覓到有情人的地方。感情到了盡頭就成了無情之人,可惜沒有情卻比有情累。你為我譜寫這首歌,從此離去只要聞聽此曲就猶如看到你了一樣。
(3)多情自古空餘恨下一句擴展閱讀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陝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
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一點影子。
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像故事原就應該從這里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
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後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後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
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