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於思毀於隨的上一句
㈠ 「行成於思毀於隨」前一句是什麼
前一句是業精於勤,荒於嬉。
這句話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文章《進學解》,選段原文如下: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凶邪,登崇畯良。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白話文釋義:國子先生早上走進太學,召集學生們站立在學舍下面,教導他們說: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當今聖君與賢臣相遇合,各種法律全部實施。除去凶惡姦邪之人,提拔優秀人才。
具備一點優點的人全部被錄取,擁有一種才藝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選拔優秀人才,培養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僥幸被選拔,絕無才行優秀者不蒙提舉。諸位學生只要擔心學業不能精進,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夠英明;只要擔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公正。
(1)形成於思毀於隨的上一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進學解》這篇文章當作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當時韓愈四十六歲,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任國子學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託先生勸學、生徒質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是國子先生勉勵生徒的話。大意謂方今聖主賢臣,勵精圖治,注意選拔和造就人才。故諸生只須在「業」和「行」兩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錄用,無須擔憂用人部門的不明不公。「業」指學業,讀書、作文都屬於「業」。「行」指為人行事,所謂「立言」即發表重要見解也屬於「行」。韓愈認為這二者是主觀修養的重要方面。
第二段是生徒對上述教誨提出質問。先說先生為學非常勤勉,六經諸子無不熟讀精研,敘事之文必記其要略,論說之文必究其深義,夜以繼日,孜孜不倦;次說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瀾,大有功於儒道;再說先生博取先秦西漢諸家文字之長,寫作古文已得心應手;最後說先生敢作敢為,通曉治道,為人處事,可謂有成。這四個方面,一、三相當於「業」,二、四相當於「行」。
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話。先以工匠、醫師為喻,說明「宰相之方」在於用人能兼收並蓄,量才錄用。次說孟軻、荀況乃聖人之徒,尚且不遇於世;則自己被投閑置散,也沒有什麼可抱怨。最後說若還不知止足,不自量力,豈不等於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嗎?這里說自己「學雖勤而不繇其統」雲雲,顯然不是韓愈的由衷之言,實際上是反語泄憤。
㈡ 「行成於思毀於隨」的前一句是什麼,全句是什麼意思
出自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意思是說,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荒廢在游戲玩耍中。在這句話下面還有一句話,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事情由於反復思考而成功,但它卻毀滅於不經大腦的隨性中。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來自於業精於勤荒於嬉,又有多少的歷史典故正說明了這個道理。簡單的說,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勤奮,做事要三省。
(2)形成於思毀於隨的上一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當時韓愈四十六歲,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任國子學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託先生勸學、生徒質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託向學生訓話藉以抒發牢騷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寫國子先生解析進學正義,向諸生陳明形勢,正面得出「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的結論;
第二段寫學生進行辯解,以先生在「學」「言」「文」「行」四個方面的努力、成就與自身遭遇對照,先揚後抑,駁斥先生的結論;第三段寫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針對學生之意申說發揮,表明隨意而安的態度,對朝廷隱含譏刺。
文章構思別出心裁,語言新穎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辭賦體的鋪敘、排偶、藻飾、用韻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於整飭之美。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即出於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