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下一句
1. 諸葛亮對周瑜說此時天時地利人和 下一句是什麼
諸葛亮對周瑜說此時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下一句就是只欠東風了。到時專候就引出了諸葛亮借東屬風的故事了。
《赤壁之戰》的關鍵詞:水戰,火攻。 江南有一首兒歌寫道:臨江水戰有周郎。赤壁之戰的本質是一場對抗性的水戰。東吳擅於在水上作戰。周瑜更是這方面的專家。反觀北魏卻不擅長水戰。
再看雙方實力懸殊:孫吳加上劉蜀至多也不過七萬兵馬,曹操卻有八十三萬,當時戰前宣傳有一百萬兵馬。曹操不僅擁有大量士兵,還擁有數千名將士。
(1)天時地利人和下一句擴展閱讀:
孫劉之所以大獲勝,有幾個原因:
第一,戰前思想上的統一。戰爭之前,在東吳,和解之聲一片,一度占據主流。蜀漢諸葛孔明出使東吳,舌戰群儒,這才堅定了此次聯合抗戰的信念。
第二,設計除掉了曹軍熟悉水戰的都督蔡張,如果不能順利除掉他,赤壁一戰必是東吳的禍患。
第三,周瑜打黃蓋,來個將計就計。一方面,曹操派遣的蔡忠,蔡和詐降,他們裝作不知道。另一方面,他們將計就計,用黃蓋來詐降曹操。
第四,龐統巧妙設計連環計,將船鎖在一起,再用大火將數百萬的曹軍化為灰碳。
2. 天時地利人和(下句)
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下句,原句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詞條】:天專時地利人屬和
【釋義】: 古時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
引申: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成功的關鍵)。
(2)天時地利人和下一句擴展閱讀
天時地利人和指古時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引申: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成功的關鍵)。
3. 「此時天時地利人和」的下一句是什麼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釋義: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回於作戰的地理形答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出處:《孟子·公孫丑下》,作品《孟子》中的一篇,共分為十四章,作於戰國時期。
(3)天時地利人和下一句擴展閱讀:
中心論點即篇首兩句。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較組成。用兩個「不如」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時反映孟子所說的「仁政」。
三者之間的比較,實質上是重在前者與後者的比較,強調指出各種客觀及諸多因素在戰爭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觀條件及「人和」的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比較中立論,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句式相同,語氣十分肯定,斬釘截鐵,不容置疑。第二段,論證「天時地利人和」。以設置占天時者不能攻破佔地利者為例,比較「天時」於「地利」的重要。
4. 天時地利人和下一句
「天時地利人和」下一句:「燕可伐歟?」曰:「可」。出自《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宋代: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譯文:
大堂之上謀臣開宴,邊疆將士手持武器。作戰的自然氣候條件具備,地理環境優越,且眾志成城。「可以討伐燕國了嗎?」說:「可以。」
今日在樓台之上籌謀國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風歌》,不需多日四方便來慶賀。
(4)天時地利人和下一句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公元1204年(宋寧宗嘉泰四年)韓侂胄定議伐金,其用心是為建功固寵。不久韓侂胄就揮師北上,結果大敗而歸。故這次北伐本身意義不大,但還是確實起到了振奮民心的作用。劉過的這首詞即是當年為祝賀韓侂胄生日而寫的,詞中表達了愛國軍民企盼北伐勝利的共同心聲。
詞的上闋分析宋朝伐金的有利形勢,首先刺堂之上有在宴席之中就能戰勝列手的智謀之士,而在邊疆有驍勇善戰的將領與士兵。宋朝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說伐金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要這樣分析,主要是針對當時朝廷彌漫的自卑、畏敵情緒而言的。
雖然已經議定要伐金,但是朝野上下對於抗金的勝利並沒有太大的把握,劉過這首詞就是鼓勵大家要看到希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抗金事業中去。
其實就是強調雖然南宋的軍隊實力比不過金國的軍隊,但只要南宋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抗敵,充分發揮人和的作用,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於南宋的。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於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於江蘇崑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