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滿天下上一句
❶ 桃李滿天下前一句是什麼
桃李滿天下不是一首詩
這個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桃李滿天下」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一個人到處都有學生。桃樹和李樹,比喻所培植的優秀人才。
❷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老師的教誨如春風般溫暖,老師的恩情如大海般深沉,老師的學生遍布天下,老師的恩情像春日的光輝灑遍四方。
其中桃李滿天下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
內容:「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解釋:「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一般用於:贊揚老師感謝老師的,這首詩贊美了老師授予的知識和對學生的教育,贊美老師的貢獻巨大,培養的人才遍布天下,贊美老師的關愛就像春日的光輝般溫暖。
(2)桃李滿天下上一句擴展閱讀:
桃李滿天下的成語由來: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稱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❸ 「桃李滿天下」前一句是什麼
「桃李滿天下」原句應是:令公桃李滿天下。前一句是:路人指道令公家。
奉和令公綠專野堂種花
唐代:白居易屬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綠野堂建成之後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布天下,哪裡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注釋
奉和:做詩詞和別人相應和,達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對中書令的尊稱,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因為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又綠野堂為裴度之宅,所以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
綠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南。《舊唐書 裴度列傳》又於午橋創別墅,
(3)桃李滿天下上一句擴展閱讀:
簡析
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此詩運用借代的修辭,以桃李代學生,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
這首詩通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占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表現了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