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一首詩
❶ 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詩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詩是:先秦·無名氏《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解釋:
"斷竹,續竹",是做彈弓的動作;"飛土,逐肉",這是使用彈弓的動作。"飛土",是因為過去的彈弓也是一種武器或者打獵的器具,而彈弓用的彈丸是用土特製的,有一定的大小規格,所以"飛土"指用前面"斷竹,續竹"做出來的彈弓射出去彈丸,目標就是"逐肉",即打中獵物。
這是一首遠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會狩獵的生活。《彈歌》選自《吳越春秋》,東漢趙曄編寫。據《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末年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民歌。當時是唱是誦,無從考證,但後人還是將詞記錄了下來。 原始社會,先民們以狩獵為生。由於生產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種,狩獵的手段也極為落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產工具慢慢地也有了改進。弓彈(也叫彈弓)出現以後,既可以射鳥,又可以射獸,生產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彈歌》這首民歌,用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彈"生產製造的過程和"彈"的用途,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用"彈"來獵取食物的喜悅心情。 "斷竹,續竹",是歌詠"彈"的生產製作過程。這就是先將竹竿截斷,然後用弦將截斷的竹竿連接兩頭製成彈弓。這樣,"彈"的製作完成了。一副"彈"便擺在了我們面前,雖是簡單、粗糙的,但卻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才智,也表明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有了"彈",一場狩獵活動開始了:"飛土,逐肉"。一顆顆彈丸從彈弓中射出,擊中了一隻只獵物,人們歡樂地追逐著,滿載而歸。"飛土",是指將泥制的彈丸射出。"逐肉"是說獵手們追趕被擊傷的鳥獸之類的獵物。 這首民歌簡短、質朴,詩句整齊,有和諧的韻律,是原始時代狩獵生活的真實反映。
❷ 我國第一首古詩是哪一首
《詩經》是我國第一本詩歌總集,所以我國的第一首古詩應出自《詩經》,版而《詩權經》中的第一章是「國風 周南」,第一首詩是《關睢》。
原文如下:
關睢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❸ 中國的第一首詩是哪首
《彈歌》
(根據央視CCTV-9紀錄片頻道播出的《詩詞中國》第一集中的介紹專,這是我國第一首詩屬歌。)
❹ 中國第一首詩歌是什麼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閃耀著永不泯滅的光輝。
中國第一首詩據說是神農時代出現的《
蠟辭》雲:「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本,歸其澤!」(《禮
記·郊特牲》)這大約是一首農事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