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的一首詩
Ⅰ 行書作品古詩
7,《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內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容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同時是撰寫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寫景作如《秋思》,如詩如畫,余韻無窮。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馬致遠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蘊深遠,結構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其四射的藝術魅力,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騷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絕句妙景」(《人間詞話》),又兼具宋詞清雋疏朗之自然,歷來被推崇為描寫自然的佳作,堪稱「秋思之祖」(《中原音韻》)。
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Ⅱ 用行楷字體的古詩《秋詞》有哪些
1、劉禹錫《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2、〔賞析〕:
在我國詩歌史上,「悲秋」可以說是一個悠遠綿長的文化母題。眾多的文人學士總是將自己的失路之悲、時事之憂、國事之危融入颯颯秋風之中,融入那個特定季節的凄風苦雨之中,借之將心靈深處的悲傷與痛楚揮灑得淋漓盡致。當讀者涵詠其間時,那凄冷、那絕望、那揮之不去的哀傷與絕望也定會湧上心頭、潛入肺腑。
3、劉禹錫《秋詞》則開辟了另一重境界。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普遍的秋日情懷。寂寥,是帶有鮮明時令特色的主題景觀;悲,是文人學士們的心情與心境。 在這里,季節景觀與文人騷客的心理情緒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印象派的悲秋畫。
4、「我言秋日勝春朝。」詩人給予了秋天富於激情與個性的審美關照:在他看來,秋天同樣是一個獨具魅力的季節,它甚至超出了陽光明媚、花香鳥語的春天。既然是「我言」,當然代表的是詩人的「一家之言」。詩人先聲奪人地擺出自己的「結論」,然後才在下文交待自己所持的理由。這種構思上的因果倒置,將一個懸念與期待留給了讀者。
5、「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鶴」,當是代表著卓然不群;「排」,是那樣的有力量、有氣勢,是那樣是激昂,是那樣的奮發有為。你看,秋日的天空,空闊、高遠,讓人神清氣爽,更令人振奮的是,一隻矯健、凌厲的白鶴,排雲而上,直沖碧霄……此情此景,令詩人詩興勃發,滿腔的詩情與豪情也隨著那雙搏擊長空的翅膀遨遊於那澄明如洗的藍天。讀到這里,我們的心境會因之開朗,我們的情懷也會為之振奮。
6、詩人當年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改革,失敗後多次被貶,但他並不因命運多舛而消沉氣餒。讀這首寫於被貶期間的詩作,我們不僅能領略到清新明麗、勝似春光的秋日風情,更能領悟到熔鑄與字里行間的昂揚向上、樂觀豪邁的情懷。
Ⅲ 寒食古詩行楷怎麼寫
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查不到翃字的行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