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逢驛使的下一句
① 折花逢驛使的下一句是什麼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是三國時期的陸凱《贈范嘩》
②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全詩
全詩為:「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意思為: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花帶給身在隴頭的你。江南沒有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贈范曄詩》作者南北朝時期陸凱。陸凱懷念朋友范曄的時候,為了表達高潔與純摯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傳遞書物的信使帶給范曄。所謂隴頭人,因為范曄時在陝西長安,隴山在陝西隴縣,所以用隴頭人以代。
(2)折花逢驛使的下一句擴展閱讀:
陸凱和范曄簡介及古代詩人贈與朋友的詩:
1、陸凱:南北朝人,出身名門,祖父陸俟官拜征西大將軍,父兄也都為朝廷命官。他15歲時就官拜給事黃門侍郎,為皇帝親近侍從。陸凱忠厚又剛正不阿,身居要職數十年。後來,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稱為良吏。
2、范曄: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著作《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3、唐代詩仙李白,贈與朋友汪倫的名篇《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
4、唐代詩佛王維,送好友元常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勸朋友再喝一杯酒,因為這位朋友向西走出了陽關就再也不會遇到什麼友人了。 這兩句詩表現了王維對他的朋友的深厚情意。
5、唐朝大詩人高適,送別好友董庭蘭時所作《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意思是黃昏的落日使千里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
③ . 折花逢驛使的下一句
折花逢驛使的下一句(寄與隴頭人)。
出處:出自南北朝陸凱的《贈范曄詩》
原文:
贈范曄詩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④ 折花逢驛使的下一句
贈范曄抄詩
南北朝:陸凱襲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譯文
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花帶給身在隴頭的你。
江南沒有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注釋
《荊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兼贈詩。」唐汝諤《古詩解》則雲:「曄為江南人,陸凱代北人,當是范寄陸耳。」這里用《贈范曄》題,乃暫從舊說。范曄:字蔚宗,順陽山陰(今河南省淅川縣東)人,南朝宋史學家、散文家。
驛使:古代遞送官府文書的人。
隴頭人:即隴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曄。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
「聊贈」句:贈:一作「寄」。一枝春:指梅花,人們常常把梅花作為春天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