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首情詩
A. 《詩經·蒹葭》是中國第一首情詩,誰知道它的出處
《蒹葭》是最古老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很多人認為它就發生在古代的宛丘(今河南淮陽兩萬多畝的龍湖)。「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那就從水路游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游,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B. 中國第一首愛情詩是誰寫的
四月十二日:中國第一愛情詩是誰寫的
說到《詩經》里第一首愛情詩的作者是孔子,或許有人根本不會相信這是事實。其實,對此,史學家司馬遷早已告訴我們孔子寫《關雎》這首愛情詩的背景了。 孔子的父親是習武之人,在魯國小有名氣,但,晚年卻很自悲,常常感嘆沒有兒子來繼承香火。叔梁紇生了九個女兒。那個時代沒有兒子,被認為是大逆不孝。《論語》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司馬遷說,一天,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在田野里狩獵的時候,看上一個少女。這個少女長得漂亮,又文靜賢淑。孔子的父親心生愛慕,也許是緣分吧,那個在田野勞動的姑娘,竟答應叔梁紇的求婚,於是,叔梁紇就把這個姑娘娶回來了。 後來,這個姑娘就生了偉大的孔子。司馬遷在《史記》里說的「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那個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 對於這樁奇特的婚戀,司馬遷用「野合」一詞概括。 「野合」中「野」字,我理解為野地,或郊外;「合」,有人理解為你「苟合」,這樣理解多含有貶義。為什麼用貶義?因為孔子的年歲很大,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看好一個黃花少女,這在孔子時代被是不合禮儀的,因此,司馬遷說叔梁紇和那個河邊的採薇少女的愛情結合,是「野合」。 我為什麼說這些?因為這和孔子《關雎》有關。請看《關雎》中所寫的內容————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優哉游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孔子父親叔梁紇的愛情故事《關雎》一詩所寫的情節正好吻合。孔子的父親在孔子三歲時就去世了。孔子父親去世時,孔子母親正直青春年少。一個年輕寡婦帶著一個幼小的兒子過日子。很艱難的。而更艱難是,孔子是「野合」生的,這樣這對孤兒寡母就失去身邊的同情和支持,各種流言和污水都倒向這個弱勢群體。 當孔子一天長大時,孔子的母親一定經常講他叔梁紇的愛情故事,沉湎在美好的回憶之中。母親的回憶,給孔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一次次震撼,長久的醞釀和沉澱,最後就成了孔子竹簡上的詩篇——《關雎》了……………………………….;